如何让群众“秒懂”工伤服务?嘉定区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0-10-13
  今年以来,嘉定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坚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认真开展体验式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和困惑,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真正实现让群众“秒懂”工伤服务。
 
  一、优化流程,当好窗口服务“准医生”
 
  为了方便办事群众,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积极推进窗口服务便捷化改革,实现为民服务“三个一”。
 
  一是“一目了然”。通过列举文件依据、适用范围及受众人群等内容,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主要过程做成“流程图”,使申请人一目了然各环节要素,实时掌握“进度条”。
 
  二是“一窗受理”。根据人社部便捷化服务标准,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对“窗口服务”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对内部职责职能、人员配备、操作流程等要素的整合重构,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运行模式,真正做到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一窗受理”。
 
  三是“一区咨询”。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开设了劳动能力鉴定服务专区并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通过邀请鉴定专家进驻服务专区,主动为工伤申请人搭建一个可以与专家、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专设服务,把好工伤服务“方向盘”
 
  为切实维护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确保工伤认定案件的准确性,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机制,先后建立了三项制度,确保工伤案件做到“明、清、准”。
 
  一是建立“区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管理局和区总工会五部门联动,建立区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在研究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工作的指导。截至8月底,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区卫健委和区总工会等部门通过联动宣传培训、联动政策辅导等,先后开展工伤宣传培训10余场,服务企业职工3000余人次,从源头上提升了区内重点企业工伤预防意识。
 
  二是建立伤病关联性医学咨询和疑难鉴定案件的会商讨论机制。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主动对接劳鉴专家、司法鉴定机构,实施片区疑难案件讨论和分类处理办法,通过内部开展先期讨论和参加静安法院管辖片区疑难案件会商讨论平台,积极化解85件疑难复杂案件,有效提高定案的准确度。
 
  三是建立“面对面”专家答疑和律师答疑工作机制。今年,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在服务区域增设了专家专业答疑,在作出鉴定结论前,先向申请人逐条解释工伤定级原因,同时设置公益律师服务专窗,同步解答法律问题,实现“零距离”多元服务,有效化解矛盾隐患。
 
  三、强化宣传,当好群众服务的“指南针”
 
  为了不断扩大工伤保险政策的知晓率和覆盖面,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主动在疫情期间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平台发布工伤保险政策和不见面服务指南,向全区企业宣传工伤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5月后,积极开展“进企入户”政策宣传。
 
  一是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通过嘉定电视台、“上海嘉定”“嘉定人社”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加强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包括播放工伤保险相关宣传视频等,持续加大工伤保险宣传力度。今年7月,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联合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管理局、市社保中心嘉定分中心、区总工会等单位开展“工伤保险宣传月”和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走进建设工地”集中宣传日活动,覆盖职工2000余人次,营造“人人知晓政策、人人关注工伤保险”的浓厚氛围。
 
  二是开展“阳光工伤”主题活动。区工伤认定管理事务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联合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部分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展“走进企业 走近职工”和“展示住院康复功效,提升公众康复意识”阳光工伤主题活动,先后下沉服务30余家企业,宣讲工伤保险政策10余场次,为区内工伤案件较多的重点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导服务。

 

 

  (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