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战“疫”日记:2020年3月20日

发布时间:2020-03-21

  宋雯茜,3月20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动员大会上的宣誓词犹在耳边,转眼间我在一线的顶岗工作已过去5天,每日守在弄堂口迎来送往,已然成为我的日常。3月16日起,经报道地居委安排,我值守在江浦路735-745弄的秦家弄小区,主要负责小区道口检查、测温,外来人员及返沪人员登记、快递物品接受等工作,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守住小区“大门”就是我们的使命。秦家弄小区虽说是小区,但作为一个上海老式里弄,他有自己的脾气,无开发商、无物业、无人防物防,在疫情未出现的时候,这里的生活充满着老上海的“烟火气”,多得是十几年的老邻居,邻里秩序全靠交情;但在疫情前期,无人管理的出入口和占比极高的老年居民人口给疫情防控出了个大难题。疫情以来,靠着小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和党员共8人以及市、区支援的顶岗人员,在关闭了其他3个出入口之后,在怀德路弄口建立起了小区的唯一一道防线。

  犹记刚到岗时还不熟悉情况,但在小区志愿者以及前面4任顶岗同志的努力下建立起的秩序已经能良好运转,小区居民凭通行证进出,快递、外卖道口代为接收,维修人员等凭随申码及测温记录进入。从我默默学习规则到主动协助人员登记工作,也不过几十分钟的时间,上海阿姨的大嗓门和侬软沪语的美妙结合,大概是促成这一高效学习的催化剂。

  “小姑娘侬来看呀,格则随申码哪能看呀,伊弄弗出来。”“侬帮伊老头子填一填表,伊看不清啊。”“小年轻做事体比较阿拉快弗晓得多少。”“格的外卖弗好进额,侬罢了架子高头,小姑娘帮伊分一分哦。”“爷叔侬送好囡囡回来啦,出门证带了伐?”“看到了,谢谢侬配合工作啊”......八面玲珑的上海阿姨用她们同样充满着“烟火气”的工作方式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这几天虽在一线,但仍忍不住关心疫情前方的消息,休息时间和阿姨们“嘎山糊”,说起来湖北小区也部分解禁了、小区边上的江浦公园开放了,可以凭随申码入园了、最近快递变多了、出门溜达的老头老太也多了,月余未下楼腿脚都不太灵便了、现在戴口罩都变成习惯了,诸如此类种种。从疫情爆发到现在,志愿者阿姨们都还没有时间去看过平常散步的公园,踏过的绿地,也想念滨江的绿道和一起跳舞唱歌的同好。但向往的同时阿姨们也有着坚定的觉悟和意识:国内暂时太平了,但是国外还在疫情大爆发阶段,不能松懈不能掉队,只要政府不说解禁,那么我们的道口就不能解禁,我们基层的工作就不能放松。

  阿姨们朴素的语言掩不住她们的人生大智慧和经验,正如习主席所言,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路阻且长,但相信共同的力量终将战胜病毒,迎来春天!

 

  方浩,3月20日,晚上九点。刚从定海街道沈家滩值守岗亭到家,今天是参与社区防疫顶岗工作的第五天了。沈家滩是一个棚户旧区,是个完全开放型的社区,弄堂内的小路是四通八达,如果从空中鸟览整个社区,如同一个“田”字。值守的岗亭正位于贵阳路和凉州路的十字路口,这“田”字的中心点,就是我负责凉州路西段的社区入口。同时这个岗亭的地理位置还特别特殊,左边是居民的公共厕所和倒马桶的化粪池,右边是居民倒生活垃圾的露天垃圾桶,所以来往岗亭前的居民络绎不绝,电动自行车往来穿梭。做为一名抗疫志愿者,来到社区就应沉入社区,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要竭尽所能地为社区防疫工作尽责尽职。站在卡点前,手拿体温枪,对进入弄堂的人员力争一个不漏的进行体温测量,每天大约需要给经过岗亭的二三百位居民测量体温。看到未戴口罩的居民进行劝导,牢固大家防控意识。“阿姨(爷叔),口罩放在口袋里不能防病毒的,口罩戴起来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 阿姨(爷叔),出门倒个垃圾上个厕所,口罩也戴起来,保护下自己的健康嘛!” “戴口罩不是为了应对检查,而是为自己为家人的健康着想。”这些话每天需要向居民们劝告,由于上海的本地疫情持续零增长的良好态势,居民们都开始逐渐降低了防控意识。在多番劝阻下,居民们越来越多的戴着口罩出门倒垃圾、上厕所;忘戴口罩了,会自觉回家戴完口罩再出门。感觉在自己的多次劝说下有了一定成果,内心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坚守到晚上七点,一天防疫工作结束,站得两腿酸疼,在回家的路上双腿打颤。我这只是几天的坚守,而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奋战了几十日,亲身体会到基层抗疫一线的艰辛,从内心由衷地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们,致敬!

  一天的坚守是酸疼的,但是居民们的配合,领导和小伙伴们的鼓励,是我奋战的动力。我坚信在政府有效防疫治理下,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将会卸去面纱重现美丽的笑容,我们自豪地大喊:我们赢了!

 

  郁海宾,3月20日。今天是我作为支援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第五天,经过周一的动员及安排,我被安排到定海路街道的定海港路居委,负责的岗点就在平凉路定海路路口。定海港路居委所辖范围都是老式的上海弄堂建筑,据居委干部介绍说该社区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主要有三个难点。首先是居民的居住条件差,居委干部在介绍时形容说:“门开着打个喷嚏,都会打到别人家里”,其次人员结构也非常复杂,除了本市居民外,还有超过2000名外省人员居住,其中湖北籍人员众多。最后道路条件差人流密集,通往里弄的也只有一条并不宽敞的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个菜市场以及很多店铺,平时人流非常密集,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疫情防控的难度可想而知。作为志愿者我的工作内容主要是1、做好返沪人员登记及体温测量,2、提醒居民正确佩戴口罩,3、劝阻共享单车及机动车驶入,4、帮助居民整理快递和外卖。经过了前四天的工作,我已经从一名志愿新手变成了熟练工,“阿姨,爷叔!出门请佩戴口罩,谢谢!”,“非常抱歉,疫情管控期间共享单车和机动车禁止驶入,谢谢配合!”这样的话语每日要反复说上近百遍。工作中也会有个别居民蛮不讲理不配合管控工作,让我们非常头疼,但是绝大多数居民还是非常配合,甚至有些居民路过岗点会说:“有你们在,我们就放心了!”,听到这些话心里就有了莫大的安慰,是呀!只要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肯定。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目前上海的疫情防控情况越来越稳定,趋势向好,相信只要大家继续努力不松懈,继续万众一心,一同风雨,战胜疫情的那天不会太远!

 

  仇蔚华,3月20日。我非常光荣地成为人社局第五批顶岗者支援社区,在全人类面临的战争和浩劫面前,我能够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上海的抗疫工作而奋战,我既感到荣幸至极,又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繁忙的道口。此次我被分配到的是杨浦区大桥街道宁国里社区,位于宁国路杭州路交口北侧,就在雄伟的杨浦大桥之下。这个社区基本都是百年老房,人员混杂,一半以上为外来人员租住与此,剩下的本地居民也基本都是老年人。我的任务就是驻守在宁国路和杭州路的道口,负责测量来往行人的体温。由于是地处杭州路宁国路的道口,不仅有辖区内居民的出入,还有同行人员,每天往来的不下两三千人次。我们一般都是保持两到三人同时在岗,测体温,同时对外地回沪人员做登记。每天四五个小时站立下来,对于我们这些平时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小小的检查点只是大上海的一个普通路口,但正是这无数个检查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共同撑起了社区疫情防控的魔都结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我骄傲,我自豪。

  初夏的感觉。相比于以往几批人社定岗人员大都遭遇严寒天气不同,我们第五批的同志则遇上了罕见的晴热天气。虽然只是3月中旬,应是春意盎然,但这周的温度却一度攀上了25摄氏度,宛如初夏。而且几乎都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由于道口缺乏遮阳设备,我只能全副武装:口罩、遮阳帽、太阳眼镜、防晒霜等相应的防护装备一个都不能少,几乎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由于天气炎热,不一会便已时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依然竭尽全力,咬牙坚持,无怨无悔,乐此不疲,站好自己的岗位,守好这个入口。

  拆迁进行时。由于宁国里社区正值拆迁征询意见,而旁边的社区则正在拆迁中,因此每天都有不下30车次的土方车进出,清理建筑垃圾。而杭州路又是单行道,道路狭窄,两边居民众多,小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上了年纪的也不在少数,电瓶车更是时不时的穿行,安全问题尤其严重。因此我作为道口志愿者,在负责测量过往人员的同时,也协助现场保安在土方车出入时指挥交通,疏导人流。让车慢行人避远,保证无交通事故。社区安全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顾慧琨,3月20日。今天一早就收到喜讯,昨日除输入的病例以外,全国无新增确诊病例,好消息鼓舞着我继续前往杨浦区平凉街道平三居委怀德路491弄小区道口顶岗执勤,今日在岗期间与小区志愿者共同测温890余人次,登记返沪务工人员2人、运送大件货物人员1人,代收整理快递22件、外卖1件。下午4时许,小区门口有一名女子不愿配合测温,并骑着电瓶车闯进了弄堂,我迅速拿起话筒对其大声喊话,要求她停车配合,否则将报警处理。在她停车后,我拿着测温枪追进弄堂准备再次劝说她配合测温,她却情绪激动起来,冲着我大声叫嚷:“还要报警?测个体温还要报警?谁给你的权力?”我听完立马义正言辞的跟她解释:“我来之前宣誓过的,要‘守土尽责’,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的权力、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赋予我的权力,是人民赋予我的权力,是这个小区所有的居民赋予我的权力,测温工作耽误不了您几秒钟,是对您的负责也是对大家的负责。”这时,弄堂里的居民们有的开始对她进行劝说,也有的称赞我说:“志愿者同志你说得对,有道理的。”我再次对这名闯入弄堂的女子进行劝说,她也认识到了错误,主动配合我做好了测温工作。普通的我们无法冲到最前线,但也可以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我顶岗执勤的小区道口就是我们的第一线,带着责任心去坚守,人们才能多一份安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