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世赛征集故事】非遗传人梁盛萍:左手“剪”出世界,右手教学相长(上)

发布时间:2020-09-16
  山西省非遗传承人梁盛萍最近向世界技能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的两幅剪纸作品:《改革三部曲》以及《十二生肖团花》。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剪纸,由此也进入了世界技能博物馆的最新藏品之列。
 
  今年47岁的梁盛萍是山西省剪纸协会副会长,省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师。其捐赠的剪纸作品——《改革三部曲》曾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中阳全国剪纸艺术展”中荣获金奖,梁盛萍在人民大会堂领了这个奖。
 
  看这幅作品,不由让人感慨,一把剪刀一张纸,竟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在这张85厘米×60厘米的长方形红纸上,梁盛萍“剪”出了三代人不同的生活:爷爷那辈儿,住的是土窑洞,农活全靠人力挑、背、扛,生活穷困;爸爸那辈儿,有了四眼砖瓦房,还有了摩托车,农活靠的是畜力、小平车,粮食满屯,生活有了保障;再看我们这一辈,高铁、高速公路通到家,新盖的房子3层高,还有了自家的小汽车……
 
  “我是农村长大的,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我正好5岁,可以说,一路见证了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这幅剪纸作品充满了正能量,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很合适。”
 
  另一幅《十二生肖团花》则是梁盛萍人生中第一次获得全国性大奖的作品,那是在1991年,她刚满18岁。“当时,全国首届中师生美术作品展手工组评了12个一等奖,我的作品是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剪纸作品。”那时,梁盛萍还是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说起来,她之所以选择读师范,还是剪纸的关系。
 
  1973年,梁盛萍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一个名叫神子山的小山村。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剪纸、刺绣、布艺品是这里的女红;盘合(平定县一种独特的剪纸,多贴在新婚房间里寓意幸福甜蜜)是这里的“民间结婚证”。
 
  梁盛萍就出生、成长于这样一个剪纸文化浓厚的小山村,奶奶还是村里一等一的剪纸高手。不过,家里人并不希望梁盛萍学剪纸。
 
  “那时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上,把读书当作出人头地唯一的途径,我的父母也是这样,觉得剪纸没出路,是浪费时间。”
 
  偏偏梁盛萍迷的就是剪纸。
 
  “小时候看到自家和邻居家窗户上好看的窗花剪纸,就会很激动!记忆最深刻的是姑妈结婚时洞房里贴的大红盘合剪纸,看得都呆了!”
 
  对剪纸情有独钟的梁盛萍,总会细心观察好看的剪纸花样,回家后凭着记忆剪,也会照着奶奶的剪纸模仿着剪,爸爸看到了睁一只眼闭一眼,但妈妈看到了,不是把剪纸撕掉,就是揉成团扔到正在烧的炕头里。
 
  在学校剪纸,受到的“待遇”也没好到哪里去。梁盛萍回忆,上小学时,因为在课堂上偷偷剪纸,被罚“面壁思过”是常有的事。“老师有一次找我谈话,让我以后不要再剪纸了。我说,让我不剪纸做不到,但我以后保证不在课堂上剪了。”
 
  那次谈话后,梁盛萍没再在课堂上剪纸了,但她常禁不住想:“学校要是有剪纸课该多好,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剪纸了。”渐渐地,当老师、当一个支持学生剪纸的老师——这个愿望在梁盛萍心里扎下了根。
 
  1990年,梁盛萍如愿考入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并报了美术选修班。3年后,梁盛萍从平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平定师范附属小学当了一名美术老师。
 
  在读师范的3年间,梁盛萍多幅剪纸作品获重要奖项,其作品《百鸡鸣春图》还被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多家媒体报道。面对这位“明星剪纸老师”的加入,平定师范附属小学领导在众多的兴趣小组中又加设了剪纸。
 
  但梁盛萍并没有就此满足: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见所闻,让热爱剪纸的她忍不住为剪纸的未来感到忧虑。(未完待续)
 
  (世界技能博物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