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夯实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4-17
  近年,虹口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人口特点,围绕实现区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一个目标,依托区、街道、片区三级网络,夯实本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成市、区两级下达工作目标。2019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人数1024人,完成区目标数的128%;帮助35岁以下青年成功创业人数486人,完成区目标数121.5%;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人数592人,完成区目标数的111.7%。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11800人指标以内。
 
  一、本区促进就业工作情况
 
  (一)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1+6”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强区、街道、片区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区级层面,建立了曲阳路职业介绍中心和创客服务中心。职介中心位于曲阳路191号。去年10月,完成对中心结构改造,侧重职业介绍、开业指导、劳动力资源管理。创客中心位于曲阳路489弄8号,侧重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创业实训、创业见习等创业服务。街道层面,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设立就业服务等劳动保障业务窗口,实行“一口受理”服务模式,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推荐培训等就业服务。片区层面,综合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和服务需求,建设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目前,全区已建立30个工作站,每个站点辐射5-8个居委,其中12个工作站整合进入市民驿站。全区就业工作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160人,其中社工编制105人。
 
  (二)聚焦重点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一是聚焦高校毕业生。做实做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库。依托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和“青年启航职业苗圃”项目打造帮助青年人学习职场知识、积累职业经验、实现就业的服务平台。依托各街道组织招聘、见习等专场,助力实现就业。我区失业登记青年和失业未登记青年从十三五初期的29977人减少至19719人。二是聚焦困难群体。完善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管理和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在发挥公益性劳动组织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同时,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19年,累计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513人,安置2010人,规定时间内安置率达100%。三是聚焦对口地区就业扶贫。建立沪滇两地人力资源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合作、互访会商等机制和人力资源协作制度,助推农民工转移就业。2019年,我区帮助文山对口四县贫困劳动力来沪就业135人,完成目标数的103.8%;实现就近就地就业4681人,完成目标数的156.03%,赴当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0场。
 
  (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结合区域特点,指导各街道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做强社区创业服务品牌,突显本区创建特色。2019年,曲阳、广中、凉城三个街道被评为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二是优化创业载体建设。联手区科委、区金融局结合功能区建设,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协作,促进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基地均衡发展。目前,全区共建立25家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市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三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联手飞马旅举办区创客大赛、2019“海纳百创”创客节等活动,评选出魔笙科技等优秀项目,为区域发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二、疫情防控期间的稳就业工作
 
  为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的稳就业工作,虹口区快速部署、快速应对,扎实落实市28条、区16项政策中的稳就业政策,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一)转变服务方式。疫情防控期间,联动社区,大力推广各类线上招聘活动,推出“云间课堂”、“就业主播”等新型招聘服务。结合“全市通办”、“一网通办”要求,实现部分就业创业业务“不见面”办理。
 
  (二)落实补贴政策。围绕线上职业培训补贴,会同区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快速商议并落实5500万地区教育费预算资金保障,联动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确定补贴审核机制。会同区投促办等产业部门加大政策宣传,确保服务落实、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政策通过审核企业3915户,涉及补贴金额累计达1.07亿元;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通过审核企业120余户,涉及职工3.5万人次。
 
  (三)助力复工复产。搭建用工桥梁,促进企业间用工余缺调剂,有效促成罗森便利与新旺餐饮、顺风餐饮等企业协商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涉及从业人员近50人。会同对口帮扶地区排摸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人力资源公司提供岗位,并以“点对点”包机方式转移来沪及长三角地区就业,惠及28名对口帮扶地区劳动力,其中建档立卡人员8名。
 
  三、本区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虹口区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压力较为突出,失业无业人员总量较大,就业任务依然存在压力。主要表现有:一是就业总量矛盾缓解,但青年人就业矛盾突出。本区户籍人口71.5万,劳动年龄段人口32.35万人,占户籍人口42.64%,与 2016 年末相比下降9.2%;已就业人口24.38万,占劳动年龄段总数的75.36%。失业无业人员总量为44610人,较2017年底下降10%。其中35岁以下19712人,占总量达40.15%,青年就业问题较为突出。二是产业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本区大力发展“2+4+X”产业,但目前的人才供给情况难以匹配金融业、专业服务业等行业需求,加剧结构性失业程度。同时,本区户籍劳动年龄段人口平均年龄总体呈上升趋势,已达41岁,也对劳动力供给产生较大影响。三是区域内外劳动力竞争矛盾。外来劳动力的有序流入促进了本区经济发展,但由于新增就业岗位有限,形成此消彼长态势,对本区弱势群体就业造成冲击,加大服务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落实疫情期间稳就业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失业稳岗返还政策、线上职业培训补贴、相关困难行业企业就业补贴等政策的审核和拨付,帮助企业缓解困难。进一步落实本区新一轮创业扶持政策,以资金扶持助力初创企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社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结合就业新政策和工作新要求,加大社区就业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实施社区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训练营,促进社区就业服务能力提升。梳理本区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成员情况,根据专业方向、工作属性,匹配力量参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一对一”精品服务。
 
  (三)继续提升劳动力职业技能素养。以服务区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等产业为主,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技能培训项目的开发。加强中小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管理,鼓励在职职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做好培训指导及跟踪服务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增强新招用员工和转岗职工的适岗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职工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四)继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对口地区贫困劳动力为主,厘清重点群体基本信息,动态掌握重点群体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做实实名制服务、动态跟踪管理的同时,加强和高校职业指导站对接,落实职前指导。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拓展公益性岗位,联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街道输出岗位,依托政策认定一批就业安置基地,市场化安置就业困难人。针对对口地区贫困劳动力,深入推进岗位进村等劳务协作工作,促进转移就业或就近就地就业。
 
(稿件来源:虹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