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上海人社: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伴
我,自小生活在上海浦东的一个小镇,天资平平。那一年高考失利后,报名了高复班,通过三个月的刻苦学习,2004年考上了沪上一所政法院校。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开始开挂,2008年,一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大学生毕业季就业难问题凸显,投的简历几乎石沉大海,曾一度怀疑自己即将陷入“毕业就是失业”的窘境,焦虑万分。
迷茫之时,小区布告栏就业信息中几个醒目的大字“应届生大型招聘会”闪入了我的眼帘。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来到了浦东展览馆参加招聘会。考虑到所学专业的匹配度,我在“劳动仲裁院见习岗位”的展台投了一份简历,匆匆离去。当时,我对“劳动仲裁”仅有的认知停留在大学劳动法的课堂中学习到的“劳动争议需要仲裁前置”。几天后,我接到了面试电话,并幸运地通过了面试,开始我的见习生活。
来到浦东劳动仲裁院的第一天,我被安排担任书记员的工作。带教老师简单地向我介绍了仲裁院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便开始带我进入仲裁的开庭工作。第一次开庭,由于缺乏经验,概括归纳能力不足,我陷入手忙脚乱的境地。幸好仲裁员老师帮我归纳了申被双方的陈述,就这样勉强地完成了庭审的记录。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很快上手,每天做着收发文书、电话通知、开庭记录、整理归档等一系列事务性工作。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位善良的仲裁员老师,毫无保留地将她的工作方法教给我,让我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学习到如何在细节处做好,将工作做到细致。
仲裁员老师告诉我,见习并不是长久的工作,还是得找一份正式的工作。三个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上海法院系统文员的招聘信息,于是便报名参加了考试,并如愿考上了浦东法院的文员。我被安排担任劳动争议案件的书记员,工作中见过被黑心老板压榨的劳动者,也见过多次被劳动者“碰瓷”的老板,大量的庭审使我对劳动案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想法能够更加理解,我明白了调解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工作几年后,我有了家庭和孩子。在产假期间我参加了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第二轮面试填报单位时,我报考了崇明人社局下属的劳动保障监察大队,2018年我加入了崇明区人社局的大家庭。一年后,信访、监察、仲裁联合受理大厅成立了,我被借调至局信访办担任大厅来访接待工作,并负责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处理工作。这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考验,需要知晓全局多部门不同的业务分工,同时这项工作给到我的是一个更大的平台。在我的接待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反映劳动纠纷的人,而我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们到我们劳动仲裁或是劳动监察窗口办理业务。另外,每天我需要和拨打市民服务热线的市民进行电话先行联系,有的涉及到局里的各个科室以及下属的事业单位。两年来通过一个个空中对话,我也对人社局业务逐渐有了直观的了解。人社局的业务覆盖面广,涉及的人群多,比如找工作或是失业了可以到就业促进中心,被欠薪了需要维权可以到劳动仲裁或劳动监察部门,发生工伤了可以到工伤认定部门,需要办居住证积分可以到人才服务中心,等等。
未来我还会到新的岗位,我在人社的就业之路还将继续。回望那些年在仲裁院的日子,带教老师教给我的踏实、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则是当年见习岗位带给我最大的财富。感谢上海人社,给了我一个机会,收获事业,伴我成长。
你好,上海人社!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了你!希望上海人社越来越好。
(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