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脱贫还能离家近!崇明这个集体助力30000余临沧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2021-06-09 17:24
  
 
 
 
 
 
 
 
 
想找份工作摆脱贫困,又不想离家太远……远离家乡就业,很多对口地区的贫困劳动力会心存顾虑。
 
2018年以来,崇明区人社局就业培训科通过建立区域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搭建“两站”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实习+就业”、项目开发带动本地就业等劳务协作创新模式。三年里,崇明、临沧两地合作完成完成临沧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30977人,转移来沪就业396人。两地人社部门开展招聘活动78场,推出就业岗位48490个,成功签约1607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3场,参加技能培训29762人次。
 
近日,崇明区人社局就业培训科获“2017-2020年度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搭建平台,实现精准对接
 
崇明区人社局充分利用临沧市人力资源丰富和崇明区用工需求、帮扶资金的优势,在两地搭建“两站”联动工作机制,分别设立“上海市崇明区驻滇就业服务工作站”和“云南省临沧市驻沪就业服务工作站”,引入有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有关工作,为劳务协作顺利开展搭好了工作平台。
 
崇明区人社局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组织开发了“沪滇劳务协作临沧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员摸底调查,将临沧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实名制管理、招聘信息推送和外出务工诉求服务三大功能融为一体,精准掌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未就业人口信息,实现跟踪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同时,将每月26日设为“临沧招聘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沪滇劳务协作、助力脱贫攻坚”“精准对接促扶贫、稳定就业奔小康”等系列专场招聘会,实现人岗对接,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已成功实现就业3.1万人。
 
扶贫扶志,创新校企合作
 
两地人社部门深入调研,建立“实习+培训+就业”的劳务协作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遴选出临沧高级技工学校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进行合作,让更多临沧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自我发展,阻断代际贫困。
 
为使新员工尽快熟练掌握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崇明区就促部门安排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上海工匠魏钧和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志勇等多位技能大师开展为期1个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脱产培训,帮助他们更好进入工作角色。
 
同时,崇明区人社局就促部门采用导师带徒制度,安排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具有高级工以上等级的优秀技术人员与新员工一对一导师带徒,指导徒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鼓励员工学历提升,专门联系上海市开放大学送教上门,为有学历提升梦想的新员工提供了进修机会。
 
截至目前,振华重工共录用临沧高级技工学校应届生138人。其中,来自临沧耿马县的傣族小伙俸春林被分配在公司的“焊工之家”。在知名导师魏钧的带领下,俸春林进步很快,目前已被安排到美国南卡岸桥上进行门框总装焊缝的焊接工作。“入职后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5000多元!当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这可比我家一年的收入还要多。”俸春林开心地说。
 
项目开发,促进就近就业
 
两地人社部门以项目为载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创建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两地人社部门做好调研排摸,找准产业项目实施与群众受益结合点,扎实开展“家门口”就业帮扶工程,主动联系指导当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创建满足本地群众实现就业需求、具有产业特色的就业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在临沧全市建立茶叶制作、土特产加工、手工编织等特色行业扶贫车间48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36人,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20岁出头的李江美,在凤庆县当地有着脱贫领头鹰的称号。在沪滇项目帮扶下,由原先小打小闹的养猪场、养鸡场,发展成畜禽养殖、销售,中药材种植一条龙的贸易公司,被当地人社局认定为扶贫车间。
 
李江美除了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还带动周边120余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壮大产业,圆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梦。李江美对未来充满期待:“将进一步加大合作社的发展力度,扩大种植规模,结合地域优势把猪场、鸡场提升壮大,再把核桃加工做起来!”
 
指导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借鉴崇明推进“生态就业”工作经验,崇明区就促部门实施就业帮扶安置,指导当地乡镇政府结合实际,因势利导,适量开发一批公路养护员、农村保洁员、治安巡逻员、文化辅导员等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让“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等困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两地人社部门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在当地开设创业论坛,为临沧青年创业提供指导,目前已累计为500余名有意向创业者提供精准辅导。两地联合开展临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大赛,已选拔72名优秀选手向本市及周边地区优质用工单位推荐就业。来自临翔区邦东乡卫平村的建档立卡户务工人员李天龙激动地说:“通过推荐就业,我在上海安费诺电子厂,月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两地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技能,依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藤编工艺,开展技能培训班,目前第一期培训班已有50余名学员获得结业证书。
 
山海相拥情意浓,两地携手拔穷根。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交流,让相隔千里的两个城市成了“亲戚”和“家人”,让临沧千百个贫困家庭开启幸福之路。(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