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战“疫”日记:2020年3月15日

发布时间:2020-03-16

  汪洁,3月15日。周末的街头,没有往日的喧嚣。支援社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天,就这样悄然而至。“您从哪里回来?是否去过重点地区?是否有发热?”这是七天来最多的提问。“请配合扫码登记下回沪人员信息。如果您有需要,请及时跟我们联系。”这是这七天来最多的叮咛。想着从明日起就要告别这样的工作状态,有些不舍起来。 周末的社区,一如往日的忙碌。一大早就接到街道办事处的来电,告知11点会从浦东机场接回一个从疫情重点地区法国巴黎回来的居民,住在辽昆某社区。大伙儿赶紧电话联系其家人,核实基本情况,询问他们是否适宜居家隔离,并告知他们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张书记更是跨前一步为民着想,主动提醒其家人,如果选择居家隔离一家三口都不能出门,建议还是集中隔离比较好。考虑到集中隔离费用问题,居民犹豫再三,难以抉择。张书记又赶忙联系街道办事处,确认集中隔离的具体情况,并立即答复居民。最终居民在了解相关政策后,配合的表示选择集中隔离。张书记说,如果居民选择居家隔离,我们接下去还要督促物业安排专用电梯,及时进行消毒,并联系安装电子监控门锁……总之,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但我们的社区却凝聚着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特保等各方力量,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筑起了社区抗疫防疫的铜墙铁壁。微风轻拂,玉兰花开,待山花烂漫时,一展笑颜,尽情相拥。

  

  虞旸,3月15日。3月的第二周,我作为社区防疫顶岗志愿者来到了大桥街道周家牌居委,这是一个旧式里弄构成的社区,也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时所称的“三无小区”(无物业、无保安、无保洁),周家牌居委辖内大部分由外来租客和老人组成,大大小小的进出口十几个,较差的基础,错综复杂的弄堂通道,给防疫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居委因地制宜,和附近的另外2个居委共同配合,以杭州路、三星路、临青路为抓手,采取防线前移、道口设点,进行测温和外来人口登记。疫情本就让居委显得人手紧张,这周起又启动了辖区内的动迁工作,使得有限的人手更加捉襟见肘,居委干部们分身乏术,于是我就代替他们,成为了道口值守的主力军,我的任务就是守好临青路与杭州路交界的这个道口。杭州路临青路是一条比较重要的道路,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测温压力也大,加之动迁工作的启动,杭州路顿时热闹了起来,动迁组和闻风而来的居民纷纷前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经常出现要同时测温好几个人的情况,同时随着疫情的逐渐向好,测温这件事也开始“众口难调”起来,每天总有不愿测温的人,或说着新冠已经没了、或说着凭什么过个马路也要测温、或想用“随申码”替代测温,所幸日常工作所锻炼出来的沟通技巧此时依然管用,加之更多的人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支持和感谢,他们会第一时间对不配合的人予以谴责,共同劝说那些不配合的人,道口测温并非增添障碍,而是提供保障。一声“谢谢”成了我这段时间内说过的和听到的最多的词,我们感谢着居民们的配合,而居民们感谢着我们的付出。我们曾众志成城度过至暗时刻,让我们坚持不懈待到花开疫散!

  

  曾申申,3月15日。3月9日-15日,我作为志愿者如愿到杨浦区大桥街道杨家宅社区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在社区阵地上担一份责、尽一份力,与一线同仁心连心肩并肩筑牢抗“疫”命运共同体。这一周,我的心情从最初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抗“疫”前线的激动不已,慢慢变成坚守岗位每天重复滴滴测温两百余次的平淡,在这看似平淡的一次次接触中,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理解、信任和信心。

  一、理解。“不要紧。”“应该的、应该的。”“要谢谢你们。”这是我在给大家测体温时经常听到的几句话。居民自觉配合我的工作,有时排起长队耐心等待,有的居民老远就拉起袖子准备好接受测温,还有的家长拉着小朋友的手来到我身边主动测温。主动配合的背后,是真诚的理解,而获得理解并不容易。疫情看不到摸不着,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都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严格的管控措施不免会有些不理解和抵触情绪。而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担当果断替人民作出了历史性决策,采取了最严厉的封控手段,社区一线坚决落实落细各项部署,有效切断了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如今,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人们回过头来重新认识了这些防控措施,理解了各项防控措施的必要,也用实际行动配合支持防疫工作。群众理解配合,我们才能紧紧依靠群众,继续筑牢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二、信任。“小伙子,辛苦了。”一个配合的动作,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让疾风冷雨中的我瞬间暖和起来。“有你们在,我们就放心了。”这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坚守的意义。我们站在这儿,不管风吹雨打,时刻守候着,说明我们未曾一刻放松。我们未曾一刻放松,人们的健康安全就时刻有保障。这一周,国外疫情全面爆发,外防输入的压力陡然上升,而国内却没有了疫情初期的焦虑和恐慌,反而变得淡定从容起来,就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周密的闭环管控,看到了依然坚守在阵地的战士,看到了慎始如终的防控标准。精细而有温度的措施让大家安心,给了大家“安全感”,值得大家信任。大家信任,所以放心出门,全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才能尽快地恢复正常。

  三、信心。“这个时候就看出社会主义好了,别的国家根本做不到。”门卫大叔一直同我强调着这样一句话。我是百分百赞同!我一直在思考,同样面对疫情,社会主义中国做了哪些,而别的国家为什么做不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取果断措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以最快的速度控制住疫情,完成了疫情阻击战,守好了第一道防线,为世界赢得了时间。而其他许多国家,直到今日依然充斥着低效的决策、“自由”的喧嚣、任意的 “甩锅”和物质的短缺,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和人民逐渐滑入疫情失控的深渊而无能为力。我们成功了,因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有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坚持群众路线,我们有强大的产业基础,我们有雄厚的物质保障,这些都是战胜疫情的底气,是我们自信的原因。经此一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被大大激活、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全体人民前所未有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前所未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前所未有地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一次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那么,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新时代的立强之战。在这次“大考”中,我们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优势、中国力量,所有老百姓都感受到了中国精神、中国优势、中国力量,世界被中国精神、中国优势、中国力量所震撼,这种优势保证“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中国必将一往无前地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张百锋,3月15日。今天是我支援基层防疫一线顶岗的最后一天,每天驱车来回60多公里,站岗8个多小时,虽然累,但一想到疫情之下,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唯有站好每一班岗、守好每一道门,以微小的行动诠释好这份责任和担当,那便是有意义的。3月9日上午,通过简单的动员仪式后,我和7位同事一起赶赴江浦路街道报到,随后被安排到了金鹏花园社区顶岗。金鹏花园是90年代初的一个老小区,共540家住户,以老年人和租客居民居住为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下沉社区的第一天,金鹏居委会杨书记带着我们走进社区,了解疫情下居委干部们的工作任务。有电话通知居民领取口罩预约单子的,有电话回访返沪人员的,有讨论排查返沪人员具体工作方案的,有招募小区志愿者情况的,有接待居民反映当下疫情状况的……居委干部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此刻,我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不易和抗疫一线的艰辛,居委干部们守着初心,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面、心贴心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是真正在用实干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随后在杨书记认真地介绍和细心地部署下,我依然成为了他们当中小小的一员,和大家一起参加到防疫一线的工作中。于居委干部们而言,我的工作相对简单的多,主要是做好小区进入人员的体温测量、外来车辆和外来人员的“连环三问”、小区居民快递外卖的整理分类等等。接过抗疫接力棒,工作正式开始……“你好,请问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你好,我们测一下体温,好,谢谢。”每天,我早早地穿上志愿者马甲,手持测温仪,默默地驻守在金鹏花园的小区门口,微笑着、重复着这几句话,对进出小区的人员严格做到“三必”,即必须询问、必须测量体温、必须登记,还不忘叮嘱居民减少外出,做好个人防护。对于不配合、不理解、有抱怨的居民,我一遍遍地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全力守好社区防控这道门,也就是在这一遍遍的沟通中,获得了相互信任。一周下来,我共为小区居民体温测量602人次,外来车辆登记23辆,外来人员登记40人(其中返沪人员5人),快递外卖整理45次,提醒未戴口罩人员21人,帮助社区解决其他事务工作2次。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是场持久战,我们不能松懈。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疫情防控到了决胜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当好守“沪”者,坚守着每一道门,守护着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将疫情挡在社区之外。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当疫情真正过去,我们一起坐上开往春天的列车,去拥抱春天的美好!

  

  李中东,3月15日。回首这几天的顶岗志愿工作,让我感动的有几件事:第一是值守人员的热水、用电,均为小区居民自发提供。有时居民还会送一些食物给值守人员,为值守人员加油打气。第二是社区里的不少退休老党员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人民战“疫”的力量在社区汇聚。老党员大部分都是70多岁高龄,不畏风险,自发排班,轮流值守道口,手握测温枪在小区入口一守就是好几个小时。第三是社区事务虽然千头万绪,但是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开展得有条不紊。居委干部面对居民需求,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努力提供细微周到的服务。从挨家挨户电话通知居民登记预约口罩,到分批次发放口罩,确保每家每户都能买到口罩,并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口罩;从登门寻访重点疫区的回沪人员,到积极为社区患病居民联系医院做治疗;从详实登记外来回沪人员的信息,到张贴防疫防控标识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些细微做法让无物业、无保安、无保洁的社区,在管理上步入正轨,成效凸显,筑牢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基层工作很繁杂,也非常辛苦,但是大家都是累并快乐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