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18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以及上海市委“推动法治成为上海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的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为引领,坚决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年)》,以打造“三个全”为工作重点,启动上海人社法治建设新征程,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民生福祉保障保驾护航。
一、主要经验和工作亮点
(一)立法、执法、监督,法治建设流程全闭环
一是落实立法任务,体现人社特点同时兼顾地方特色。立法为基,是法治建设的起点。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我局深入开展吸引外籍人才的政策创新,积极推进国际人才试验区建设,制定完善上海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实施办法,支持科研人员双向兼职,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为贯彻落实《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研究制定《上海市社会保险失信信息管理办法》,把社会保险管理实践与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了富有上海特色与社保特点的制度创新。
二是加强执法保障,建制引智确保决策合规。执法为矛,是法治建设的关键。2017年,我局召开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宣布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我局法治建设的统筹协调,为规范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我局着力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通过修订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上线运行文件库等制度和技术保障,加强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严格把握文件质量。此外,2016年,我局相继建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为法治建设进一步补充了专业力量。
三是优化执法监督,探索完善行政复议应诉体制机制。监督为盾,是法治建设的防线。近年来,我局确立“谁承办复议案件,谁出庭应诉”的工作机制,确保由熟悉复议案件情况的承办人后续承担应诉任务。简化复议案件审理报告,改革证据审查方式,信息公开复议案件实行合并审、简易审。落实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积极开展全市复议和应诉指导,每年均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例。梳理2016年至2018年行政案件,着力挖掘在立法层面、行政执法和经办层面分别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口径梳理工作,提出修订规范性文件和编制问题解答等处理意见。
(二)取消、调整、清理,“放管服”改革全覆盖
一是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减政便民落到实处。我局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简政放权自我加压,力度不减,紧跟国务院、人社部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自2016年以来,先后取消了“台港澳人员来华就业许可”等4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两证整合”,将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整合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并先后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下放至长宁区和浦东新区,配合上海自贸区建设,将“核发外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审批权限下放至浦东新区,确认取消了“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共计35项职业资格事项。
二是改革试点“证照分离”,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按照国务院《关于上海市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的有关要求,我局在设立中外合作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领域率先试点改革“证照分离”,就筹建阶段实行告知承诺制,2017年1月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公司成为首家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也是全国首家经批准正式开业的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共有4家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后,市场活力激发的效应正在进一步显现。
三是权力事项持续清理,证明材料逐年减少。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要求,自2016年以来,我局对上海市人社系统所有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同时针对区县、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行政权力事项,统一开展指导清理工作,相关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在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向社会发布。我局于2016年先行启动证明清理,连续三年开展各类证明材料的清理行动,先是通过行政协助主动寻求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减少证明材料,自上海市“一网通办”系统上线以来,又通过数据共享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减少证明材料,包括“第三方学历认证证明”等十余项证明材料的取消大大方便了行政相对人办事,同时,随着电子证照的深入应用,上海的各项证明材料有望进一步缩减。
(三)便捷、高效、精准,人社服务体验全方位
一是与改善营商环境相结合,提升法人业务办理便捷度。为实现在法治体系框架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我局切实提高人社经办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和不见面服务的比例,能线上办理的事项一律线上办理,凡是线上办理的业务争取全部实行“一网通办”。目前,我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100%纳入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2018年,上海率先合并就业登记与参保登记两个网上办理环节,实现一个登录入口,一套流程办理,依托上海市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将开办企业办理环节从原7个压缩为4个,办理时间从原来的22天缩减到9天,进步显著,获得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好评。
二是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提升自然人服务满意度。法治建设优化到位的特征之一是市民服务便利化,从线下的窗口服务大厅到线上的网上办事大厅,再拓展到移动领域,我局大力开发“上海人社”手机APP,能在移动端办理的事务一律在移动端办理,能后台校验的一律后台校验、不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实现群众少排队、少等候、随时办、即时办,提升民生保障政策落地的效率和便捷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截至目前,“上海人社”手机APP下载量逾400万,我局67项下沉社区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业务量达2400万笔。
三是与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相结合,提升政府管理服务精准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年来,我局进一步强化决策和管理服务数据支撑,主动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风险监控预警,提升决策、管理、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水平,实现精准决策、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在工作实践中,通过附件清单智能匹配、系统预判前置、开发预约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大幅减少人工审核量,在实现证明材料减半的同时,也保障了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达到减少行政相对人跑动次数的目标。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法治建设引领作用,推进立法有为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工作要求,聚焦上海的重大战略任务,稳妥有序、科学规范开展人社重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调研工作,坚持法治先行,努力提高立法质量。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强化合法性审查工作,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修订调整情况,及时清理上海市相关规定,确保地方与国家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法治工作的保障作用,贯彻依法履职
推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围绕“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公开、透明,营造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劳动保障监察、社保经办等一线窗口单位要进一步提升对违法行为的发现预警能力,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杜绝重大恶性事件发生。
(三)加强法治工作的示范作用,强化依法监督
全面加强行政复议的监督功能,力求做到及时性、有效性和预见性。严格履行复议监督职责,依法受理、公正处理行政复议案件。将行政复议放在社会矛盾纠纷解决的大背景中,强化其权益救济功能,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加大对实践中相同类型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发挥对面上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