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表彰名单公示
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审议通过,拟表彰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4人、学术新锐奖14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50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432项。
按工作程序,现对拟表彰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月14日至10月20日。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反馈至评奖办公室。
联系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市社联一楼疏影厅
邮政编码:200020
电子邮箱:sssapj@sssa.org.cn
联系电话:53068154,53063517-341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0月14日
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表彰名单
学术贡献奖(4人)
| 序号 | 被推荐人 | 被推荐人单位 | 代表作 | 
| 1 | 孙关宏 | 复旦大学 | 《中国政治文明的探索》《中国政治学:科学与人文的探索》 | 
| 主要学术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学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家理论、民主理论和政治发展研究领域成果卓著。 | |||
| 2 | 周振鹤 | 复旦大学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方言与中国文化》《体国经野之道》 | 
| 主要学术贡献:当今中国最重要和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历史地理学家之一,发展了历史政治地理学诸多概念及研究范式,在中外文化交流与语言接触研究领域也有突出建树,学术风格恢弘、气派。 | |||
| 3 | 朱威烈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学思刍议--朱威烈文选》 | 
| 主要学术贡献:倡建中国特色中东学、构建中国中东研究话语体系,为建设中国自主知识的阿拉伯学和中东区域国别学,以及深入推进中阿文化合作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突出贡献。 | |||
| 4 | 朱瑞熙 | 上海师范大学 | 《朱瑞熙文集》 | 
| 主要学术贡献:中国宋代政治制度研究的主要奠基者,率先提出准确评价宋朝历史地位,引发学界关注。他汇聚一批宋史研究者,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宋人文集、《全宋笔记》、方志和碑刻等一系列文献,产生深远影响,发展并巩固了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宋史研究的重镇地位。 | |||
| 序号 | 被推荐人 | 被推荐人单位 | 所在院系 | 
| 1 | 林青 | 复旦大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理论研究。发表《阿尔都塞激进政治话语研究》《空间生产的双重逻辑及其批判》等论著。 | |||
| 2 | 何益鑫 | 复旦大学 | 哲学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先秦儒学文本与思想的研究。发表《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等论著。 | |||
| 3 | 宋弘 | 复旦大学 | 经济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劳动经济学领域研究,专注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发表《社保缴费率下降对企业社保缴费与劳动力雇佣的影响》《如何有效增加理工科领域人才供给?》等论著。 | |||
| 4 | 刘宏松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中国外交领域研究。发表《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二十国集团、中国倡议与全球治理》等论著。 | |||
| 5 | 田雷 | 华东师范大学 | 法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宪法、立法与公共治理研究。发表《继往以为序章:中国宪法的制度展开》《奠定“法制建设的基础”:“八二宪法”与五届全国人大的历史行程》等论著。 | |||
| 6 | 陆宇峰 | 华东政法大学 | 法律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法学理论和数字法学研究。发表《系统论法学新思维》《法律现实主义新论》等论著。 | |||
| 7 | 盛智明 | 上海大学 | 社会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城市社会治理研究,关注社区纠纷解决机制、政府的风险应对策略等。发表《从小区到社区——城市业主行动及其结果》《制度如何传递?以A市业主自治的“体制化”现象为例》等论著。 | |||
| 8 | 鲁传颖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研究。发表《网络空间治理与多利益攸关方理论》《全球网络空间稳定:权力演变、安全困境与治理体系构建》等论著。 | |||
| 9 | 徐涛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历史研究所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聚焦上海城市的百年嬗变。发表《万国商团:一部全球视野下的上海史》《自行车与近代中国》等论著。 | |||
| 10 | 侯体健 | 复旦大学 | 中文系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宋代文学与文献、古代文章学研究。发表《士人身份与南宋诗文研究》《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等论著。 | |||
| 11 | 谢明文 | 复旦大学 |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商周甲骨文、金文的字词考释工作。发表《说耑及相关诸字》《商周文字论集》等论著。 | |||
| 12 | 卫田 | 复旦大学 | 管理学院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企业多元化战略研究。发表《基于社会资本的资源拼凑:政府资助期后社会创业企业持续双重价值创造的机制》《解构整合——绩效关系:收购后整合中的整合水平和职能整合战略》等论著。 | |||
| 13 | 雷浩 | 华东师范大学 | 教育学部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课程改革与教学评价的研究。发表《课程政策的监测与评估研究》《为学而教:学习中心教学的研究》等论著。 | |||
| 14 | 支运波 | 上海戏剧学院 | 艺术研究所 | 
| 主要学术表现:从事艺术学研究,聚焦生命政治理论体系构建。发表《现实与经典:中西美学与文论的再阐释》《生命政治:技术时代艺术的新机制》等论著。 | |||
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2项)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作者 | 作者单位 | 
| 
 | 著作类(3项) | ||
| 1 | 从耕者有其田到乡村振兴——中国特色“三农”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 顾海英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2 | 中国马克思主义百年学术史研究 | 方松华等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3 | 我们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关于中国道路的十大疑问 | 陈学明等 | 复旦大学 | 
| 
 | 论文类(9项) | ||
| 1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智慧 | 张雄 | 上海财经大学 | 
| 2 | 中国式经济赶超与结构转型:规律及原创性理论 | 殷德生 | 华东师范大学 | 
| 3 | 伟大建党精神研究的四个视角 | 齐卫平 | 华东师范大学 | 
| 4 | 论靶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导向 | 周敬青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 5 |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书写新的恢宏史诗 | 徐建刚等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6 | 拓展全过程民主的发展空间 | 桑玉成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 7 | 全过程民主: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 | 鲁品越 | 上海财经大学 | 
| 8 | 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 曾峻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9 | 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 熊月之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作者 | 作者单位 | 
| 
 | 著作类(9项) | ||
| 1 | 中国的立法体制研究 | 陈俊 | 华东师范大学 | 
| 2 | 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 | 陈世瑞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 3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概念及相互关系初探 | 胡涵锦 | 上海交通大学 | 
| 4 | 中国道路与中国学术话语 | 上海市哲学学会 | 上海市哲学学会 | 
| 5 | 平台善治:中国网络理政地方实践研究 | 沈国麟 | 复旦大学 | 
| 6 | 党内法规理论与制度研究丛书 | 章志远 | 华东政法大学 | 
| 7 | 社会自我批判论 | 陈新汉 | 上海大学 | 
| 8 | 新时代城市治理之路——“人民城市”上海实践 |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9 | 社区为本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 | 文军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论文类(29项) | ||
| 1 |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础 | 严金强 | 复旦大学 | 
| 2 | 从制度建构的系统性和功能实现的动态性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的概括表述 | 张晖明 | 复旦大学 | 
| 3 | 中国经济制度创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张道根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4 | 中国反贫困的成就与经验:扶贫政策效果再检验 | 章元等 | 复旦大学 | 
| 5 |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宣传观念、宣传组织与宣传方法 | 马凌等 | 复旦大学 | 
| 6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和方向——从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谈起 | 叶江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 7 | 中国共产党农村治贫的百年探索:演进、经验与世界意义 | 刘海军 | 华东师范大学 | 
| 8 | 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开创未来的强大底气 | 汤荣光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9 | 发挥信息技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新科技支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 孙叶青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10 | 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百年演进与当代发展——基于民族复兴视角的分析 | 李开盛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11 | 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体系探析 | 杨洁勉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 12 | 新文明的中国形态 | 吴海江等 | 复旦大学 | 
| 13 |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解释与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取向 | 张晓颖等 | 复旦大学 | 
| 14 |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矛盾及化解之道 | 陈方刘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 15 | 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与实践经验研究的现状及拓展空间 | 武志勇 | 华东师范大学 | 
| 16 | 新时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复合动力 | 罗峰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 17 | 探索毗邻省际跨界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 周书俊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18 | 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 | 郝宇青 | 华东师范大学 | 
| 1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 姜国敏 | 上海财经大学 | 
| 20 | 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 | 谈思嘉等 |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 21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消灭贫困的政治保证——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展望 | 黄一玲等 | 华东政法大学 | 
| 22 | 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作用 | 曹文泽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23 | 先机与新局:新中国初期重构经济循环的新时代启示 | 曹东勃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24 |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 章忠民等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25 |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之基 | 程竹汝 | 上海交通大学 | 
| 26 |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 | 谢坚钢等 |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 27 | 习近平 “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论断的深刻蕴涵与重要创新 | 裴学进 | 上海财经大学 | 
| 28 |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举措:民族互嵌格局研究进展与未来进路 | 高向东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29 |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 梁君思 | 复旦大学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作者 | 作者单位 | 
| 
 | 著作类(38项) | ||
| 1 | 弱者权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 | 胡玉鸿 | 华东政法大学 | 
| 2 | 商业信托法 | 李宇 | 上海财经大学 | 
| 3 | 法律行为论 | 杨代雄 | 华东政法大学 | 
| 4 |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绿色贸易利益评估研究 | 李真 | 华东师范大学 | 
| 5 | 重大工程决策治理与风险管理 | 曾赛星 | 上海交通大学 | 
| 6 | Green Suppli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 刘虎沉等 | 同济大学 | 
| 7 | 土地制度、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 | 黄忠华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8 | 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 | 马涛 | 复旦大学 | 
| 9 | 1920-1929:从民国著作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 | 谈敏 | 上海财经大学 | 
| 10 | 高等教育赋能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究 | 朱军文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11 |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 石伟平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12 | 重塑: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区域和网络 | 熊世伟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 | 
| 13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开放:理论、实证与战略 | 程大中 | 复旦大学 | 
| 14 | 四百年中国思想文化之大变局——中国化视域下“中西马”哲学的互动与融通 | 张允熠 | 上海师范大学 | 
| 15 | 多重视角中的马克思——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 | 王凤才等 | 复旦大学 | 
| 16 | 中国老龄社会的治理与政策选择 | 彭希哲等 | 复旦大学 | 
| 17 | 时代变迁中的“乌合之众”: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 姚琦 | 华东师范大学 | 
| 18 |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译注(上、下编) | 郭丹彤等 | 上海大学 | 
| 19 | 古本与今本:现存《水经注》版本汇考 | 李晓杰等 | 复旦大学 | 
| 20 | 超大城市中小学体育活动时空特征研究 | 杨剑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21 | 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6卷本) | 刘建军 | 上海交通大学 | 
| 22 | 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年表 | 童兵等 | 复旦大学 | 
| 23 | 海派京剧简史 | 张福海 | 上海戏剧学院 | 
| 24 | 艺术与真理 | 刘旭光 | 上海大学 | 
| 25 |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 | 刘钊等 | 复旦大学 | 
| 26 | 近代官话音韵演变研究 | 董建交 | 复旦大学 | 
| 27 | 明清以来徽州日记的整理与研究 | 王振忠 | 复旦大学 | 
| 28 |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 | 周健 | 复旦大学 | 
| 29 | 再见异兽:明清动物文化与中外交流 | 邹振环 | 复旦大学 | 
| 30 | 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 | 曾军 | 上海大学 | 
| 31 | 略说实践存在论美学 | 朱立元 | 复旦大学 | 
| 32 | 明清传奇杂剧编年史 | 程华平 | 华东师范大学 | 
| 33 | 信息文明的哲学研究丛书 | 王战等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34 | 改变观念:量子纠缠引发的哲学革命 | 成素梅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35 | 人与世界:以事观之 | 杨国荣 | 华东师范大学 | 
| 36 | 社区中国 | 刘建军 | 复旦大学 | 
| 37 | 马克思主义政府原理的中国逻辑 | 陈明明 | 复旦大学 | 
| 38 | 中华经典国际关系概念 | 潘忠岐等 | 复旦大学 | 
| 
 | 论文类(70项) | ||
| 1 |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新探(1927-1933) | 刁含勇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 2 |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与赓续发展 | 刘红凛 | 复旦大学 | 
| 3 | 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 | 马长山 | 华东政法大学 | 
| 4 | 从基础司改到综配司改:“内卷化”效应纾解 | 杨力 | 上海交通大学 | 
| 5 | 从治外法权到域外规治——以管辖理论为视角 | 屈文生 | 华东政法大学 | 
| 6 | 著作权法中传播权的体系 | 王迁 | 华东政法大学 | 
| 7 | 比例原则适用的范式转型 | 蒋红珍 | 上海交通大学 | 
| 8 | 合而治之:论新时代中国的整体外交 | 孙德刚 | 复旦大学 | 
| 9 | 论中美战略竞争 | 吴心伯 | 复旦大学 | 
| 10 | 全球正义的概念化和测量方法 | 郭苏建 | 复旦大学 | 
| 11 | 21世纪多边主义的危机与转型 | 郑宇 | 复旦大学 | 
| 12 | CEO Advice Seeking: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 | 马胜辉等 | 复旦大学 | 
| 13 | The boon and bane of creative "stars": A social network exploration of how and when team creativity is (and is not) driven by a star teammate | 李垣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14 | Playing It Safe for My Family: Exploring the Dual Effects of Family Motivation on Employee Productivity and Creativity | 张新安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15 | Dividend Taxes, Investor Horizon, and Idiosyncratic Volatility | 李真等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 16 | Industry-Specific Knowledge Transfer in Audit Firms: Evidence from Audit Firm Mergers in China | 何贤杰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17 | Do Financial Regulations Shape the Function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sk Management in Asset-Backed Securities Investment? | 陈选娟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18 | Human Capital Driven Acquisi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evitable Disclosure Doctrine | 高华声等 | 复旦大学 | 
| 19 | How doe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ffect individuals? A work design perspective | 王斌等 | 上海大学 | 
| 20 | Ritualistic Consumption Decreases Loneliness by Increasing Meaning | 王雪华等 | 同济大学 | 
| 21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流动性创造: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 田国强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22 | GDP增速的结构性下调:官员考核机制的视角 | 张军等 | 复旦大学 | 
| 23 | Notching R&D investment with corporate income tax cuts in China | 陈钊等 | 复旦大学 | 
| 24 | Arrival of Young Talent: The Send-Down Movement and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 顾晓敏等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25 | 国际基金投资视角下中国资本流动管理:有效性和外溢性 | 靳玉英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26 | 当代教育发展的“全社会教育”路向 | 李政涛 | 华东师范大学 | 
| 27 | 对杜威道德教育“根本问题”的再认识 | 高德胜 | 华东师范大学 | 
| 28 | 打开“黑箱”:从近15万张学生课程表看国家课程实施现状与走向 | 雷浩 | 华东师范大学 | 
| 29 | 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需要研探的命题——以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为例 | 张民选等 | 上海师范大学 | 
| 30 | 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完善国家基本制度 | 徐国庆 | 华东师范大学 | 
| 31 | 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的信贷配置与稳就业成效 | 钟宁桦等 | 同济大学 | 
| 32 | 异质性政策效应分析——一种新的因变量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及应用 | 张征宇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33 | Estimation of a SAR model with endogenous spatial weights constructed by bilateral variables | 瞿茜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34 | 老年健康与照料需求:理论和来自随机实验的证据 | 宗庆庆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35 | 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 许庆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36 |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探究——基于微观农户要素投入视角 | 高晶晶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37 | 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性 | 范子英 | 上海财经大学 | 
| 38 | 数据的资本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运动新特点 | 黄再胜 |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 
| 39 |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主体力量新变化 | 轩传树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40 | 治理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人口治理格局 | 胡湛等 | 复旦大学 | 
| 41 | The ratio of expansion to compression: A new measure of lifespan disparity | 张震等 | 复旦大学 | 
| 42 | “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 | 肖瑛 | 上海大学 | 
| 43 | 西方政治学的前史: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思想 | 黄洋 | 复旦大学 | 
| 44 | GAP: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Pooling in Two-Sample Sparse Inference | 夏寅等 | 复旦大学 | 
| 45 |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治理研究 | 金波等 | 上海大学 | 
| 46 | 基于民族复兴目标的学校武术传承体系研究 | 杨建营 | 华东师范大学 | 
| 47 | 媒体融合的政治逻辑——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 | 张涛甫等 | 复旦大学 | 
| 48 | “学术性新闻”: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 报》的社会历史写作 | 沈荟等 | 上海大学 | 
| 49 | 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 周葆华 | 复旦大学 | 
| 50 | 莎剧的文化逻辑 | 周涛 | 复旦大学 | 
| 51 | 与其跟风“剧场”,不如坚守“戏剧”——再议postdramatic theater的中文译名 | 宫宝荣 | 上海戏剧学院 | 
| 52 | 传统与现代:张大千绘画观的嬗变 | 陶小军 | 上海戏剧学院 | 
| 53 | 西北部吴语事物疑问代词的来源 | 黄河 | 复旦大学 | 
| 54 | 音变产生的原因 | 陈忠敏 | 复旦大学 | 
| 55 | 琱生三器铭文新解 | 裘锡圭 | 复旦大学 | 
| 56 | 国际性、地方性与利益共同体——以上海公共租界华人代表权问题为线索 | 王敏 | 上海大学 | 
| 57 | 元代的夷夏观念潜流 | 张佳 | 复旦大学 | 
| 58 | 经学、政治与堪舆:中国龙脉理论的形成 | 段志强 | 复旦大学 | 
| 59 | 渐行渐远?——论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离合 | 朱国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 60 | 西学东渐中的观念、方法与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以语言学的输入为中心 | 史伟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61 | 古代小说考证七忌 | 陈大康 | 华东师范大学 | 
| 62 |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 龚宗杰 | 复旦大学 | 
| 63 | 从“比较”到“超越比较”——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再探索 | 刘耘华 | 复旦大学 | 
| 64 | 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实在主体” | 吴晓明 | 复旦大学 | 
| 65 | 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基础——写好中国当代哲学史的思考 | 陈卫平 | 华东师范大学 | 
| 66 | “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 | 孙向晨 | 复旦大学 | 
| 67 | 论哲学修养 | 郁振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 68 | Corruption Experience and Public Perceptions of Anti-corruption Crackdown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 | 李辉等 | 复旦大学 | 
| 69 | 智能革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初探 | 高奇琦 | 华东政法大学 | 
| 70 | A rational policy decision or political deal? A multiple streams’ examination of the Russia-China natural gas pipeline | 刘大炜等 | 华东政法大学 | 
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24项)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作者 | 作者单位 | |
| 
 | 著作类(113项) | |||
| 1 |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 | 严爱云等 |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 |
| 2 | 启程渔阳里 | 李坚 | 上海大学 | |
| 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发展 | 奚洁人等 |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 | |
| 4 | 刑事政策司法化的内在道德 | 孙万怀 | 华东政法大学 | |
| 5 | 类型思维与刑法方法 | 杜宇 | 复旦大学 | |
| 6 | Vertragliche Nebenpflichten im Kaufrecht: Eine historische Untersuchung vom r?mischen über das deutsche zum chinesischen Recht | 汪倪杰 | 复旦大学 | |
| 7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权:制度生成与功能演进 | 林彦 | 上海交通大学 | |
| 8 | 犯罪构成的经验与逻辑 | 彭文华 | 上海政法学院 | |
| 9 | 集体劳动争议与群体劳动争议的法律机制研究 | 董保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0 | 海洋航行自由的秩序与挑战:国际法视角的解读 | 马得懿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1 | Decoding Chinese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 沈伟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2 | 时代主题、共同利益与大国责任:探索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的中国路径 | 刘笑阳 | 同济大学 | |
| 13 | 新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学——谋求互利共赢 | 李滨 | 复旦大学 | |
| 14 | 德国默克尔政府外交政策研究(2013-2019):从克制迈向积极有为 | 郑春荣 | 同济大学 | |
| 15 | 多维北极的国际治理研究 | 赵隆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
| 16 | 美国印太安全布局研究 | 韦宗友 | 复旦大学 | |
| 17 | 国际发展援助的有效性研究——从援助有效性到发展有效性 | 黄梅波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 18 | 绿色供应链治理与价值创造 | 朱庆华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9 | 未来制造新模式——理论、模式及实践 | 江志斌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20 | 村落治理与中国农村创业现状:千村调查 | 贺小刚 | 上海财经大学 | |
| 21 |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及其影响研究 | 盖庆恩 | 上海财经大学 | |
| 22 |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费率水平及调整研究 | 杨翠迎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23 | 基于行政问责的环境规制有效性研究 | 李博英 | 同济大学 | |
| 24 | 城市进化与未来城市:回溯及展望 | 焦永利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 |
| 25 | Economic Impact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Disasters in China | 吴先华等 | 上海海事大学 | |
| 26 | 追求卓越——构建适宜公共健康体系 | 郝模 | 复旦大学 | |
| 27 | 非理性网络借贷消费中的认知和偏差:作用机理及干预机制 | 邓士昌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 28 | 我国农村人居空间变迁探索:精明收缩规划理论与实践 | 游猎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29 | 繁荣与贫困: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 | 李楠 | 复旦大学 | |
| 30 | 大气污染防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 陈诗一 | 复旦大学 | |
| 31 | 调适与维新:19世纪中国经济思想的转变 | 梁捷 | 上海财经大学 | |
| 32 | 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实践:信贷约束、生产全球化与贸易参与 | 李志远 | 复旦大学 | |
| 33 | “一带一路”视域下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研究 | 陈淑梅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34 | 教育治理的逻辑——基于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变革 | 范国睿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35 | 深度学习 | 钟启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36 | 民国私立学校研究 | 王伦信 | 华东师范大学 | |
| 37 | Narrative Inquiry into Reciprocal Learning Between Canada-China Sister Schools :A Chinese Perspective | 卜玉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
| 38 |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蓝皮书(2020-2021) | 冯倬琳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39 | 上海教育2035战略规划研究 | 荀渊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40 | 中国城市收缩及其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 刘玉博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41 | 中国城市经济空间 | 孙斌栋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42 | 公共城市的地平线:超大型城市治理的问题、特性与逻辑 | 秦德君 | 东华大学 | |
| 43 | 税收与劳动就业研究 | 胡怡建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44 | 私募股权的价值增值机制研究 | 李曜 | 上海财经大学 | |
| 45 | 贸易隐含碳、碳泄漏效应与碳排放责任界定 | 张云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
| 46 | 产业政策通论 | 郁义鸿等 | 复旦大学 | |
| 47 | 中国早期玉器科技考古与保护研究 | 王荣 | 复旦大学 | |
| 48 | 吉金元鸣——中国青铜时代的考古学研究 | 胡嘉麟 | 上海博物馆 | |
| 49 | 居于南土:长江流域商周时期建筑的考古学观察 | 郭明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50 |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研究 | 陈红娟 | 华东师范大学 | |
| 51 |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思想的历史逻辑 | 陈鹏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2 | 修养革命 | 顾红亮 | 华东师范大学 | |
| 53 | 国家文化安全治理 | 胡惠林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4 | A History of the Second Türk Empire (ca. 682-745 AD) | 陈浩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5 | 流动中的孩子们——大城市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研究 | 徐浙宁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56 | On Social Evolution:Phenomenon and Paradigm | 唐世平 | 复旦大学 | |
| 57 |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 | 张俊 | 同济大学 | |
| 58 | 发展人类学十二讲 | 潘天舒 | 复旦大学 | |
| 59 | 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 | 黄晓春 | 上海大学 | |
| 60 | 活在心上:转型期的家庭代际关系与孝道实践 | 刘汶蓉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61 | 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 | 张广智 | 复旦大学 | |
| 62 | 英雄与神祇——《吉尔伽美什史诗》研读 | 欧阳晓莉 | 复旦大学 | |
| 63 | 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 | 盛小平等 | 上海大学 | |
| 64 | 氧的魅力:追寻有氧运动的生命足迹 | 漆正堂 | 华东师范大学 | |
| 65 | 海上丝路:东印度公司与启蒙时期欧洲的“中国风” | 施晔 | 上海师范大学 | |
| 66 | 酒神与世界城邦 | 罗峰 | 华东师范大学 | |
| 67 | 边界、权威与合法性:中国语境下的新闻职业话语研究 | 白红义 | 复旦大学 | |
| 68 | 社交媒体舆论 | 禹卫华 | 上海交通大学 | |
| 69 | 数字劳动: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 | 姚建华 | 复旦大学 | |
| 70 | 《愿成双·赚》谱研究 | 于韵菲 | 上海音乐学院 | |
| 71 | 北宋音乐编年史 | 黄艺鸥 | 上海音乐学院 | |
| 72 | 上海都市与文明戏的变迁 | 赵骥 | 上海戏剧学院 | |
| 73 | 开拓社会文化史的新领域: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导论 | 唐力行 | 上海师范大学 | |
| 74 | 从外来杂耍到本土影业:中国电影发生史研究(1897-1921) | 张隽隽 | 上海师范大学 | |
| 75 | 明代丝绸研究 | 熊瑛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6 | 中国古代首饰史 | 李芽等 | 上海戏剧学院 | |
| 77 | 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 | 鲁明军 | 复旦大学 | |
| 78 | 文化翻译学 | 杨仕章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79 | 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文字汇纂 | 白于蓝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0 | 俞樾全集 | 汪少华等 | 复旦大学 | |
| 81 | 秦汉简帛文献断代用字谱 | 张再兴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2 | 汉语“X来”式双音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 | 陈昌来 | 上海师范大学 | |
| 83 | 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增订本) | 徐时仪 | 上海师范大学 | |
| 84 | 汉字结构认知大字典 | 臧克和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5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小说英译研究 | 吴赟 | 同济大学 | |
| 86 | 诠释三角: 汉学、比较经学与跨文化神学的形成与互动 | Benoit Vermander等 | 复旦大学 | |
| 87 | 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宗教与美国政治和外交 | 徐以骅 | 复旦大学 | |
| 88 | 宋人笔记视域下的唐五代社会 | 张剑光 | 上海师范大学 | |
| 89 | 楚简诗类文献与诗经学要论丛考 | 胡宁 | 上海大学 | |
| 90 | 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 | 张安福 | 上海大学 | |
| 91 | 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使用手册 | 吴松弟等 | 复旦大学 | |
| 92 | 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修订版) | 张仲民 | 复旦大学 | |
| 93 | 诗礼传家:江南家风家训的变迁 | 叶舟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94 | 事件思想史 | 刘阳 | 华东师范大学 | |
| 95 | 西方现代画派与东亚美术 | 王才勇 | 复旦大学 | |
| 96 | 空镜:主客体之辨与视觉文化研究 | 高燕 | 复旦大学 | |
| 97 | 稀见清人文话二十种 | 王水照等 | 复旦大学 | |
| 98 | 高攀龙全集 | 尹楚兵 | 上海大学 | |
| 99 | 王安石文集(全五册) | 刘成国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00 | 弇州山人四部稿 | 许建平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01 | 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 | 叶舒宪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02 | 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 | 吴冠军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03 | 人工智能伦理引论 | 杜严勇 | 同济大学 | |
| 104 | 当代科学认知的结构 | 郦全民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05 |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 徐英瑾 | 复旦大学 | |
| 106 | 道德情感现象学——透过儒家哲学的阐明 | 卢盈华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07 | 儒家生生伦理学引论 | 杨泽波 | 复旦大学 | |
| 108 | 从经学到理学 | 何俊 | 复旦大学 | |
| 109 | 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理 (丛书) | 严世芸等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
| 110 | 网络社会与公共治理 | 刘文富 | 上海开放大学 | |
| 111 | 实践民主: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 汪仲启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
| 112 | 现代国家构建的中国路径:源自地方的尝试性解答 | 贺东航 | 复旦大学 | |
| 113 | 现代国家政治能力建构的逻辑 | 丁冬汉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 论文类(211项) | |||
| 1 | 民法典意义的法理诠释 | 陈金钊 | 华东政法大学 | |
| 2 | 公司决议瑕疵立法的范式转换与体系重构 | 丁勇 | 华东政法大学 | |
| 3 | 法域协调视角下规范保护目的理论之重构 | 于改之 | 上海交通大学 | |
| 4 | 论民事判决的遮断效力 | 王福华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 | 作为行政处罚一般种类的“通报批评” | 朱芒 | 上海交通大学 | |
| 6 | 法律行为内容评判的个案审查比对方法——兼谈民法典格式条款效力规范的解释 | 李世刚 | 复旦大学 | |
| 7 | 论民事诉讼中的协同主义 | 杨严炎 | 复旦大学 | |
| 8 |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衰落与重建 | 吴泽勇 | 华东师范大学 | |
| 9 | 区际利益补偿权利生成与基本构造 | 陈婉玲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0 | 基于合意解除合同的规范构造 | 姚明斌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1 | 增值税中性原则与民事制度 | 班天可 | 复旦大学 | |
| 12 | 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必要性及判别 | 袁国何 | 复旦大学 | |
| 13 | 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理论证成 | 钱玉林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4 | 功能主义视域下的行政协议 | 徐键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5 | 中国参与极地全球治理的法治构建 | 杨华 | 上海政法学院 | |
| 16 | 裁判文书援引学说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建构 | 金枫梁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7 | 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统一战线——一项战略研究议程 | 门洪华 | 同济大学 | |
| 18 | The Power of a Niche Strategy and China’s Preemptive and Adaptive Response to the US Indo-Pacific Strategy | 张春满 | 复旦大学 | |
| 19 | 印度洋治理的领导供给与中欧协进型领导构建 | 张骥等 | 复旦大学 | |
| 20 | 经贸合作、府会政治与中美关系的张力——基于美国国会涉华提案数据库(2001-2019)的分析 | 王凯等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21 | 苏联解体的长时段考量——文明史视角的探讨 | 冯绍雷 | 华东师范大学 | |
| 22 | China and Russia in R2P Debates at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 陈拯等 | 复旦大学 | |
| 23 | Reacting to China’s rise throughout history: balancing and accommodating in East Asia | 孟维瞻等 | 复旦大学 | |
| 24 | “逆全球化”概念辨析——兼论全球化的动力与阻力 | 江时学 | 上海大学 | |
| 25 | 中美欧制造业竞争:现状、政策应对与前景 | 丁纯等 | 复旦大学 | |
| 26 | 超越“大分流”的现代化比较研究:时空视角下的历史、方法与理论 | 叶成城等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27 | 欧洲强化经济主权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 | 余南平 | 华东师范大学 | |
| 28 |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under global low-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ts policy mix with R&D improvement | 顾高翔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29 | A convex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ridesharing user equilibrium under fixed driver/rider demand | 王晓蕾等 | 同济大学 | |
| 30 | 中国学者管理学研究的世界贡献:国际合作、前沿热点与贡献路径——基于世界千种管理学英文期刊论文(2013~2019年)的定量分析 | 何佳讯 | 华东师范大学 | |
| 31 | A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distribution uncertainty in deadlines | 张大力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32 | 正面反馈的盛名综合症效应:正向激励何以加剧绩效报酬对创造力的抑制? | 马君等 | 上海大学 | |
| 33 | 科创企业创新悖论及其应对效应研究 | 罗瑾琏等 | 同济大学 | |
| 34 | How and when does socially responsible HRM affect employee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toward the environment? | 赵红丹等 | 上海大学 | |
| 35 | Tough Love and Creativity: How Authoritarian Leadership Tempered by Benevolence or Morality Influences Employee Creativity | 顾琴轩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36 | 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管理:研究框架与展望 | 黄丽华等 | 复旦大学 | |
| 37 |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rough Embedded Financial Analysts: Evidence from China | 李增泉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38 | Multilocation Newsvendor Problem: Centralization and Inventory Pooling | 杨超林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39 | A two-stage stochastic nonlinear integer-programming model for slot allocation of a liner container shipping service | 汪挺松等 | 上海大学 | |
| 40 | Robust data-driven vehicle routing with time windows | 张真真等 | 同济大学 | |
| 41 | Buyer Financing in Pull Supply Chains: Zero-Interest Early Payment or In-House Factoring? | 陈祥锋等 | 复旦大学 | |
| 42 | Distributionally robust selection of the best | 范薇薇等 | 同济大学 | |
| 43 | Optimal Subsidies for Development Supply Chains | 虞嘉怡等 | 复旦大学 | |
| 44 | Do Promotions Make Consumers More Generous? The Impact of Price Promotions on Consumers’ Donation Behavior | 才凤艳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45 | Consumer Boycotts, Country of Origin, and Product Competi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utomobile Market | 孙琦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46 | Branding Cultural Product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A Study of Hollywood Movies in China | 高维和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47 | Unpacking the Proces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 石先蔚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48 |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climate co-benefits in China's industries | 钱浩祺等 | 复旦大学 | |
| 49 | 中国养老金改革的逻辑和福利效果:基于人口“数量-质量”转换的视角 | 张熠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50 | Target Interactions and Target Aspiration Level Adaptation:How Do Government Leaders Tackle the "Environment‐Economy" Nexus? | 张攀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1 | 在线用户点赞与评论行为的产生机理差异研究——以医疗健康类企业微信公众号为例 | 金晓玲等 | 上海大学 | |
| 52 | The Discrete Moment Problem with Nonconvex Shape Constraints | 何斯迈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53 | Ranking and Selection with Covariates for Personalized Decision Making | 沈海辉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4 | 重大工程全景式创新管理——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 | 陈宏权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55 | Human-Robot Interaction: When Investors Adjust the Usage of Robo-Advisors in Peer-to-Peer Lending | 葛如一等 | 上海商学院 | |
| 56 | Is Hidden Safe? Location Protection against Machine-Learning Prediction Attacks in Social Networks | 韩潇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57 | Surprise election for Trump connections | 周亦凡等 | 复旦大学 | |
| 58 | Financial stability, growth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 | 马畅 | 复旦大学 | |
| 59 | 三次产业增长和产业价格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952-2019年 | 王弟海 | 复旦大学 | |
| 60 | A Unified Measure of Fed Monetary Policy Shocks | 吴文斌等 | 复旦大学 | |
| 61 | 人口老龄化、教育融资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 | 汪伟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62 | Marriage Squeeze, Marriage Age and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in China | 聂光宇 | 上海财经大学 | |
| 63 | Buying reputation as a signal of quality: Evidence from an online marketplace | 李玲芳等 | 复旦大学 | |
| 64 | 中国企业的专利行为:特征事实以及来自创新政策的影响 | 寇宗来等 | 复旦大学 | |
| 65 | Tractor vs. animal: Rural reforms and technology adoption in China | 陈硕等 | 复旦大学 | |
| 66 | 贸易壁垒下降与环境污染改善——来自中国企业污染数据的新证据 | 陈登科 | 复旦大学 | |
| 67 | 中国经济学的探索:一个历史考察 | 程霖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68 | Trade and firm financing | 冯玲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69 | 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 | 沈国兵等 | 复旦大学 | |
| 70 | 地理距离、投入产出关系与产业集聚 | 范剑勇等 | 复旦大学 | |
| 71 | 要素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 | 唐为 | 上海财经大学 | |
| 72 | 学科想象与理论生长——兼论计算教育学的错觉 | 吴刚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3 |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报告 | 袁振国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4 | 关于核心素养若干概念和命题的辨析 | 杨向东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5 | 溯源与解读:学科实践即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 | 崔允漷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6 | 学业竞争大众化与高考改革 | 陆一 | 复旦大学 | |
| 77 | 信息技术革命与教育教学变革:反思与展望 | 阎光才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8 | 此本科非彼本科:职业本科本质论及其发展策略 | 匡瑛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79 | 技术时代的教师负担: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视角 | 赵健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0 | 教育能缓解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吗——基于中国五大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 陈纯槿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1 | How Culture Shapes Constructive False Memory | 王俭勤等 | 复旦大学 | |
| 82 |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in primary school: Contributions of execu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competence | 王一集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3 | Chinese parents’ comparisons of siblings and adolescent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problems | 陈斌斌等 | 复旦大学 | |
| 84 | Leaving a Choice for Others: Children’s Evaluations of Considerate, Socially-Mindful Actions | 赵欣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5 |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PTSS during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hardest-hit areas:Gender differences matter | 刘伟志等 | 海军军医大学 | |
| 86 | 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相容性政策条件——环境技术进步方向视角下的政策偏向效应检验 | 王林辉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87 | Are disagreements agreeable? Evidence from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 李江远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88 | Estimation of dynamic panel spati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Stability and spatial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 杨凯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89 | Systemic risk allocation using the asymptotic marginal expected shortfall | 覃筱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90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Labor Employment Decisions: Evidence from China | 唐松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91 |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 唐菂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92 | 机器人的兴起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 王永钦等 | 复旦大学 | |
| 93 | The "miseries" of sex imbalance: Evidence u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data | 李文超 | 同济大学 | |
| 94 | 退休年龄制度的代际影响——基于子代生育时间选择的研究 | 封进等 | 复旦大学 | |
| 95 | 网络市场渗透与企业市场影响力——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证据 | 李斌等 | 上海师范大学 | |
| 96 | Property Rights, Land Misallocation, and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 China | 汪勇祥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97 | 密度、距离与农民工工资:溢价还是折价? | 张锦华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98 | Understanding the Elasticity of Taxable Income: A Tale of Two Approaches | 王遐昕等 | 复旦大学 | |
| 99 | “排斥”还是“包容”:传统宗族文化与现代银行发展 | 刘冲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00 | 银行竞争与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与实证 | 李双建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01 | 网络结构与银行效率:基于时变 “银行—股东” 网络的研究 | 汪莉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02 | Credit Default Swaps and Bank Regulatory Capital | 陕晨煜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03 | Prosocial Compliance in P2P Lending: A Natural Field Experiment | 杜宁华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04 | Implications of Stochastic Transmission Rates for Managing Pandemic Risks | 杨金强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05 | 进口贸易自由化与中国企业创新——基于企业专利数量和质量的证据 | 何欢浪等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 106 | 帝国印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亚的统治 | 吴欣 | 复旦大学 | |
| 107 | 马克思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 王治东等 | 东华大学 | |
| 108 | 理想还是乌托邦:马克思意识形态“自行消失”思想的阐释 | 鲍金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0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论纲 | 权衡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110 | 生命政治化与生产社会化——论生命政治的实践逻辑转向 | 李爱龙 | 复旦大学 | |
| 111 | 数字资本主义下数字劳动的意识形态批判 | 温旭 | 复旦大学 | |
| 112 | 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 | 张志丹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13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结构的思考 | 高国希 | 复旦大学 | |
| 114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中的伟大斗争 | 王公龙 |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
| 115 | 新时代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兼论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 | 包炜杰 | 复旦大学 | |
| 116 | 资本逻辑与算法正义——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 刘顺 | 同济大学 | |
| 117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生成及其批判 | 徐家林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18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建构 | 解超等 | 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 |
| 119 |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科技创新?——基于系统GMM方法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经验证据 | 沈可等 | 复旦大学 | |
| 120 | 人口流动过程中离婚风险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 任远等 | 复旦大学 | |
| 121 | Economic growth, income inequality and life expectancy in China | 骆为祥等 | 复旦大学 | |
| 122 | 胡焕庸线的学术思想源流与地理分界意义 | 丁金宏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23 | Transnational migrants in Shanghai: residential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underlying driving forces | 王春兰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24 | 英才之路:通往转型社会二元精英地位的双重路径 | 刘欣 | 复旦大学 | |
| 125 | Emerging divided cities in China: Socioeconomic segregation in Shanghai, 2000-2010 | 沈洁等 | 复旦大学 | |
| 126 | 新生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研究的新路径 | 周怡 | 复旦大学 | |
| 127 | 金融化与国家能力——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刘长喜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28 | 专业及其超越:当代中国的助人利他行为分析 | 顾东辉 | 复旦大学 | |
| 129 | 社会学视野下的文化传承: 实践—认知图式导向的分析框架 | 胡安宁 | 复旦大学 | |
| 130 | 卡特政府防核扩散政策的考察 | 刘子奎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31 | 从1381年剑桥骚乱事件看中世纪英格兰王权 | 许明杰 | 复旦大学 | |
| 132 | 魏玛共和国的11月9日:“国家庆祝日”缺失的历史包袱 | 孟钟捷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33 | “无远弗届”:罗马帝国早期疆域观的变迁 | 王忠孝 | 复旦大学 | |
| 134 | Estimation of error variance via ridge regression | 刘旭等 | 上海财经大学 | |
| 135 | A unified data-adaptive framework for high dimensional change point detection | 刘彬等 | 复旦大学 | |
| 136 | Hedging with linear regressions and neural networks | 王伟冠等 | 上海大学 | |
| 137 | 知识获取、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精神 | 焦艳鹏等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38 | 面向数据智能和知识发现的图书情报学跨界拓展——数据—学术—创造整合论 | 赵星等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39 | 中国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1949-2019):演进特征及优化策略 | 倪京帅等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 140 | 从割裂走向融合——论我国学校、社区、家庭体育的协同治理 | 马德浩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41 | 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产生背景、构建应用及未来发展 | 刘阳等 | 上海体育大学 | |
| 142 | 备战第32届夏季奥运会视域下基于Fanger模型的运动中热环境对人体热感觉及能量消耗的影响研究 | 季泰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43 | 文学史叙事时间的再认识 | 乔国强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144 | 回到什么语文学?——汉学、比较文学与作为功能的语文学 | 郭西安 | 复旦大学 | |
| 145 | Activism via Inaction (Wu Wei): Oscar Wilde's Interpreta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Chuang Tzu | 陈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146 | 中国文学史的世界文学起源——基于德国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史书写的系统论考察 | 范劲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47 | Digital Humanities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Literature:opportunites and challenges | 彭青龙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48 | 论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双重属性 | 李良荣 | 复旦大学 | |
| 149 | 新闻学专业理论型课程教材评价指标研究 | 张大伟等 | 复旦大学 | |
| 150 | 传播结构变动中的新闻业及其未来走向 | 姜华等 | 复旦大学 | |
| 151 | 基于网络平台的动画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再造与虚拟化转型——以美日中为例 | 朱春阳等 | 复旦大学 | |
| 152 | “码之城”:人与技术机器系统的共创生 | 孙玮等 | 复旦大学 | |
| 153 | 短视频平台上的职业可见性:以抖音为个案 | 陆晔等 | 复旦大学 | |
| 154 | 我国新闻聚合版权司法的问题阐释与解决方略——基于比较法视角 | 彭桂兵 | 华东政法大学 | |
| 155 | 社交媒体必然带来舆论极化吗:莫尔国的故事 | 葛岩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56 | 国家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分析与反思 | 吴瑛等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157 | “底层主体性时代”:理解中国网络空间的新视域 | 郑雯等 | 复旦大学 | |
| 158 |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析案 | 刘正国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59 | 轴心音作曲原理及其音乐创作实践——“同均三宫”理论的启示和意义 | 陈牧声 | 上海音乐学院 | |
| 160 | 田汉与北京人艺的互动关系 | 陈军 | 上海戏剧学院 | |
| 161 | 唯物史观与“十七年”时期戏曲史书写 | 黄静枫 | 上海戏剧学院 | |
| 162 | 从文学到电影:关于改编观念、理论、模式及方法等的思考 | 万传法 | 上海戏剧学院 | |
| 163 | 交互崇拜: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技术神话与未来景观 | 赵宜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64 | 唐纳及其左翼电影文论探析 | 黄望莉等 | 上海戏剧学院 | |
| 165 | 升级未来: 科幻影像中的人工智能儿童机问题举要 | 杨俊蕾 | 复旦大学 | |
| 166 | 空间叙事设计的理论脉络及其当代价值 | 陆邵明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67 | The representation of variable tone sandhi patterns in Shanghai Wu | 严菡波等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168 | A semantic account of quantifier-induced intervention effects in Chinese why-questions | 金大卫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69 | 语言的表征与二阶表征——以隐喻运用为例 | 廖巧云等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170 | Age of acquisition ratings for 19,716 simplified Chinese words | 徐旴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71 | 基于互动语篇的反问句答语新认识 | 朱庆祥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72 | 四种《大身咒》浊声母比较研究 | 余柯君 | 复旦大学 | |
| 173 | 也论汉语词重音 | 张吉生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74 | 预期的认知模型及有关类型——兼论与“竟然”“偏偏”有关的一系列现象 | 陈振宇等 | 复旦大学 | |
| 175 | 楚地出土文献与《说文》合证(三题) | 周波 | 复旦大学 | |
| 176 | 积极反叙实动词与消极反叙实动词——以“当”为例 | 宗守云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77 | “伪梁”与“后唐”:五代时期的正统之争 | 仇鹿鸣 | 复旦大学 | |
| 178 | 清前期徽州乡村社会秩序中的土地登记 | 赵思渊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7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黄浦江水系污染问题研究(1963-1976) | 金大陆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
| 180 | 中美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尝试与局限——以中国战时生产局为中心的考察 | 皇甫秋实 | 复旦大学 | |
| 181 |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江南的传播 | 瞿骏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82 | 康熙《皇舆全览图》长城以南地区绘制精度的空间分异 | 韩昭庆等 | 复旦大学 | |
| 183 | 论阐释的四种模式 | 陆扬 | 复旦大学 | |
| 184 | 苏联“审美学派”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的转型 | 曹谦 | 上海大学 | |
| 185 | 身体与阴影——黑格尔对于艺术思考的二重性 | 李钧 | 复旦大学 | |
| 186 |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中西对接 | 宋莉华 | 上海师范大学 | |
| 187 | 貂蝉却自兜鍪出——辛弃疾统兵文臣的身份认知与词体表达 | 赵惠俊 | 复旦大学 | |
| 188 | 小说评点研究之检讨——以近二十年来小说评点研究为中心 | 谭帆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89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 文贵良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90 | 建党百年与当代文学研究 | 陈思和 | 复旦大学 | |
| 191 |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鲁迅与法兰西文化谈片 | 郜元宝 | 复旦大学 | |
| 192 | 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 | 孙伟平 | 上海大学 | |
| 193 | 价值形式: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理论定位 | 吴猛 | 复旦大学 | |
| 194 |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批判及其理论效应——自由主义批判视域下的重理与检视 | 邹诗鹏 | 复旦大学 | |
| 195 | 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 张双利 | 复旦大学 | |
| 196 | 智能拜物教的哲学性质与批判超越 | 周露平 | 上海交通大学 | |
| 197 | 社会心智:描述性预测与规范性预期 | 何静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98 | 捍卫常识:从实践知识到行动哲学的新透视 | 徐竹 | 华东师范大学 | |
| 199 | 韩非子人性说探微 | 白彤东 | 复旦大学 | |
| 200 | 论“圆教”的殊途与同归——以马一浮、唐君毅、牟宗三之儒佛交涉为中心 | 徐波 | 复旦大学 | |
| 201 | 亚里士多德论运动和因果性——《物理学》第三卷中的两个“离题”文本 | 王纬 | 复旦大学 | |
| 202 | 来自谬误的推理知识 | 王聚 | 复旦大学 | |
| 203 | “朝向事情本身”与现象学运动 | 张庆熊 | 复旦大学 | |
| 204 | 百年来中国政治学史研究:文献与问题 | 王向民 | 华东师范大学 | |
| 205 | 政治体制能力:一个解释国家治理兴衰的分析框架 | 汪仕凯 | 复旦大学 | |
| 206 | 作为“机器”的国家——论现代官僚/技术统治 | 洪涛 | 复旦大学 | |
| 207 | 使命型政党:新型政党理论分析范式创新与发展之道 | 唐亚林 | 复旦大学 | |
| 208 | 国家助推与社会成长:现代熟人社区建构的案例研究 | 熊易寒 | 复旦大学 | |
| 209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放管服”改革:动力机制、运作逻辑与未来展望 | 陈水生 | 复旦大学 | |
| 210 | 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向的新型国际合作理论 | 郭树勇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
| 211 | 关联、冲突与调节:慈善信托实践中的多重制度逻辑 | 徐家良等 | 上海交通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