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上海拟推荐对象公示

发布时间:2023-12-18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关于评选表彰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122号)要求,经上海评选机构推荐,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现就本市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公示如下:

  一、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共5个)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正式对象)

  上海市闵行区生态环境局(正式对象)

  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与宣传教育科(正式对象)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处(正式对象)

  上海市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备选对象)

  二、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共3名)

  林涌泉,上海市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式对象)

  周守毅,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分析室副主任(正式对象)

  杨素娜,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备选对象)

  公示期为2023年12月19日至12月25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可以来电、来信等方式反映。反映情况须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应署实名,并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

  公示电话:021—23115699,来信地址:上海市大沽路100号1116室。

  附件1.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2.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经历及主要事迹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上海市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2月18日

  附件1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

  拟推荐对象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1.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石纯,现有工作人员8人。近年来,该处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承担生态环境部多项改革试点工作,聚焦“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重要环节,系统架构,全链条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试点改革,出台30余项环评改革文件以及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两证”合一、“三监”联动等创新举措,推进环评和排污许可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刀刃向内,推进许可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和“好办快办”,再造审批业务流程,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审批效率显著提高,助力企业快速投产见效。精准扶持,出台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个新城和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共34条先行先试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基础项目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投产支持力度,推动重点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上海市闵行区生态环境局。局长余梅,现有工作人员16人。近年来,该局聚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率先探索形成“1+1+5+X”绿色低碳发展格局,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减污降碳工作,马桥镇入选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莘庄、闵开发等主要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系统推进污染治理攻坚,PM2.5年均浓度和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比2018年改善超过20个百分点,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市局历年评估中连续获评A档,2022年获评上海市污染防治攻坚先进集体;持续改革创新监管模式,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园区占比全市第一,实施企业环评与排污许可“二证合一”审批数量全市第二,首创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审批“掌上办”平台,在环境执法大练兵中多次获得荣誉表彰。

  3.上海市长宁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与宣传教育科。科长张婧,现有工作人员3人。近年来,该科宣传践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长宁,打造“生态文明社区实践基地”,大力宣传生境花园建设经验。乐颐生境花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作为展示案例,并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乐颐、常馨、中泾生境花园获得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上海市长宁区生境花园网络构建》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上海长宁生境花园也吸引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并广受好评,成为了对外交流的一张绿色名片,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创设“生境课堂”品牌,拓展“生境+”沉浸式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推动“家门口的生境网络”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最佳实践载体,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长宁、扎根社区、惠及百姓。

  4.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处。处长张芝勍,现有工作人员6人。该处负责全区36个街镇约121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全要素管理工作,监管全区近5000家工业企业,瞄准建设美丽宜居浦东,推动“十四五”期间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推动浦东2020至2022年共计减排VOCs约3042吨。根据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要求,先行先试多项工作,包括率先建立起系统性“环保管家”新模式,制定新区排污许可证分类管理名录,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积极落实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等工作。统筹全区重点单位和管委会、街镇开展大气保障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进博会等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任务。推动航头镇入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5.上海市崇明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褚卫东,现有工作人员18人。该局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前列,群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连续四年全市第一,2018—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为优秀等级。完善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成“崇明智慧环保”数字工作平台,赋能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2022年局属执法大队成为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唯一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称号的单位。发布全国首个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启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基地、无废城市、低碳示范等建设为抓手,推动支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附件2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拟推荐

  对象基本情况、主要经历及主要事迹

  1.林涌泉,男,198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2年7月参加工作,2007年7月起任上海市闸北区环境保护局科员、副科长、科长,2016年5月起任上海市静安区环境保护局科长、上海市静安区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上海市静安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大队长,2021年5月起任上海市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该同志长期致力于超大城市核心区域现代化环境治理的探索与实践。结合上海市静安区区情特点,以餐饮等生活源的行业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探索“政府管理-政府服务-企业自律-行业自治-社会共治”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区域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入。建立“三+X”污染源联动管理机制,精密感知、精确溯源、精准管理,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开展颗粒物等环境要素的小尺度精细化管理,有效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构建区域环境数字一体化平台,实现环境质量、污染主体、管理行为的全方位数字化,各类环境管理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通过数字化、推进精细化、走向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治理轨迹日益清晰。在林涌泉同志的持续推动下,静安区正逐步走出一条体现上海特征、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环境治理路径。

  2.周守毅,男,198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5月起,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项目部、分析室、生态环境分析室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23年4月起,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分析室副主任。近年来,该同志勇于攻坚克难,作为技术负责人,为解决含硫恶臭物质难题,针对废气、副产煤气牵头编制2项方法标准,率先在国内发布;坚持技术创新,带领团队围绕新污染物开展高质量技术创新,在饮用水源地等方面开展研究性和健康风险监测,当好市民健康“守门员”;深化党建融合,在党建+技术合作框架下,奔赴西藏开展技术帮扶,有力做好阿里地区大气臭氧超标原因分析;投身环境应急,在“6.18”上海石化火灾事故、水源地异味等事件中,多次带领团队完成应急监测任务。先后荣获生态环境部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现突出个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污染防治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入选全国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和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3.杨素娜,女,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8月进入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工作,2015年1月起任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分析室副主任,2018年1月起任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2023年7月起任上海市嘉定区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科科长。近年来,该同志牵头负责嘉定区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工作,报告书质量显著提升,2021年报告书进入全国465本前10%,排名由上海市各区第13名(2018)上升至第1名(2021)。每年签发监测报告1000余份,审核数据8.5万个左右,监测报告准确率达到100%。完成多氯联苯、有机磷等新项目扩项,参加《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工业区空气特征污染在线监控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共计发表论文7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在大贯标、第二届大比武上海选拔赛等竞赛中,嘉定站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培训成效显著。入选市生态环境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三五”人才技术骨干,被评为嘉定区担当作为好干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