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3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许鸿蕨、王彦博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灵活就业创业的若干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青年群体就业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历来是本市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青年群体就业面临企业招聘毕业生意愿下降、考研和“慢就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压力后移、往届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下降等不利因素,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本市青年职业发展呈现开放性、独立性的趋势,涌现出了一批斜杠青年群体。对于这一情况,本市人社部门始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支持青年群体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并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人创业,鼓励他们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关于扶持斜杠青年灵活就业
本市社会保险制度已覆盖灵活就业人员。本市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办理就业登记后,可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同时,本市还专门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实施了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及以后毕业的本市户籍学生,在毕业两年内初次就业且就业形式为灵活就业,且在本市办理灵活就业登记手续并按照灵活就业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按缴费当月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下限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的社会保险费的5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二、关于帮扶有创业意愿的斜杠青年创业
本市人社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采取了多项创业帮扶举措:一是搭建了市区联动、线上线下联通的“海纳百创”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尤其是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大学生提供效率更高、更有价值的帮扶指导。该服务平台在集合市、区两级创业扶持政策服务的同时,还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与全市114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61家高校创业指导站、200余个创业社区、800余位创业指导专家志愿者、320个大学生创业社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服务资源对接,政策宣传推广,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创业共享平台,为自主灵活的青年创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和指导。二是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了多项个性化服务项目,提升创业青年的创业能力,努力孵化和培育更多创客。如针对青少年,开设“创客体验日”活动,埋下创新创业种子;对于大学生,会同教育部门,通过支持各高校建设创业指导站,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对于青年初创业者,打造以实用、创新为特点的“海创百课”系列免费在线课程;对于成长期的青年创业者,开展以拓宽人脉圈的“海创百将”线下精品培训。三是着力挖掘培育一批青年创业带头人。近年来,市、区各级人社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创业大赛,重点关注青年创业人才的培养,涌现出诸多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创业带头人选拨活动品牌,比如普陀的创业星选拔计划、徐汇的创业梦之星等,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通过参加创业赛事脱颖而出,不仅推广了创新产品与服务,而且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创业扶持政策的重点帮扶。
三、关于建立就业共享平台
目前,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搭建了各类就业共享信息平台,加强就业信息互通共享,努力为青年求职者提供更丰富的岗位资源。一是在上海市人社局官网下设公共招聘栏目,每年发布150余万岗位信息。二是通过上海市人社局官微、“乐业上海”微信公众号和各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日更新发布最新招聘岗位信息、职场贴士信息、就业政策信息、各类就业服务资讯信息等内容,满足青年求职者多样化的就业服务需求。
四、关于加强就业服务组织工作
多年来,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持续加强服务多渠道供给。一是在上海人社APP开通了“个人预约职业指导”一网通办功能,由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指导帮助,青年求职者可以在线自主预约咨询。二是聚焦提高本市青年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主题,每年定期举办东方讲坛职业生涯系列讲座,帮助青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三是成立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就业服务专家来源于本市各行各业,可以为有灵活就业需求的青年求职者提供相关行业的职业咨询帮扶。四是推进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搭建青年实岗锻炼平台,帮助青年了解企业,了解岗位,增强自身就业能力与职业兴趣匹配度的实践认知,增加岗位实践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实施各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以更精准的政策服务、更有力的工作举措,全力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青年就业创业政策落实。聚焦关键环节、要害问题,优化经办操作,便捷申请渠道,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破除政策落地“中梗阻”。二是进一步加强青年年就业需求、趋势分析,深化政策措施储备,视就业形势和就业形态发展情况适时出台,为青年劳动者就业权益提供保障。三是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以服务对象的感受度和获得感为评价标准,提升服务“温度”;以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评判依据,增强服务“精度”;以宣传的知晓度和覆盖面为评估目标,实现政策“送上门”、推文“及时发”、问答“精心编”、咨询“详细答”,让青年群体知晓政策、及时享受政策,扩大服务“广度”。力争用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做好青年劳动者就业服务和保障工作。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