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王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上海就业困难、人才流失问题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建议中指出了就业难加剧、人才向外流失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高校及企业衔接工作、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提升就业福利等3条建议,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前瞻性。我局会同市教委、市医保局、市房屋管理局、市人才局认真研究,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持续完善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制度,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沪就业。
一、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对接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2023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上海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6年)》,提出动态调整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招生规模,并优化专业设置,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同时,分类实施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在以需求导向培养应用型冒尖人才方面,上海将围绕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特色鲜明的理工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试点,强化AI赋能,探索“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加强产教融合。根据市教委、市经信工作党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上海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2024年,市教委会同市经信工作党委对本市高校的18个首批上海市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项目进行评审验收,进一步引导验收通过并获批的15个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主动对标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标,努力成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的示范标杆。
二、保障灵活就业群体劳动权益
持续完善政企沟通平台。本市自2021年起开展“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通过“旗舰店”建设方式,不断推动新平台与市场化平台的对接,促进更多招聘岗位归集。目前,我们已成功对接“上海外服”“中智招聘”“实习僧”“毕业申”等市场化招聘平台,这些市场化平台中的零工岗位,也同步对接到新平台中并予以展示,劳动者可以便捷查询统一归集的零工岗位信息。同时,我们在新平台开设了“灵活就业(零工)信息专区”,将新平台中所有的零工岗位进行统一归集、统一展示,便于劳动者高效、快速了解各类灵活用工信息,劳动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投递心仪的零工岗位。
降低灵活就业社保缴费负担。自2023年5月1日起,本市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为降低社保负担,2024年3月,社保缴费费率从24%降低到20%,医保缴费费率从11%降低至10%,为了确保灵活就业人员权益,在本市参保中断缴费3个月以内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不受等待期影响。中断缴费超过3个月的,设置了6个月等待期,主要是为了减少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避免不生病不参保,生病了再参保的现象。
三、加大住房等资源保障
降低应届生在沪生活成本。近期,市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会同教育、人才、人社等部门研究一揽子引才政策,其中也包括生活补贴。
开展应届生安居专项工作。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53.8万套(间),累计供应34万套(间)。依托“随申办”APP,开发“我要租房”应用场景,汇集本市保障性、市场化等各类租赁房源,面向社会提供在线看房选房、申请预约、合同网签备案、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租金等一站式服务。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对象可以实现当天线上申请、当天完成审核并签约入住。聚焦新毕业大学生宜居安居问题,连续三年推动开展在沪应届高校毕业生安居保障专项活动(暨保租房进校园),定向提供一批租金可负担、长期稳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超过6000名高校毕业生受益。同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口径,对暂未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凭毕业证代替就业材料申请保租房的支持政策,让在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便捷租到好房,安身安心安业。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医保局、市房屋管理局、市人才局将持续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完善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力度,降低应届生在沪生活、住房等成本。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