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014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徐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上海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人力培训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城市,对居家护理、长期照护服务存在大量需求,对相关人力资源供给带来巨大挑战。您提出的要“尽快对长护险服务人力培训体系框架重新设计”“使培训体系与能力水平和支付制度更统一”“推动职校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建议,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老护理从业人员培训评价体系,优化长护险支付标准,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等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对相关建议予以充分采纳,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提案提到“尽快对长护险服务人力培训体系框架重新设计”。我们认为这是加快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2020年,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等九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提高养老护理水平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形成养老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制度安排。
《实施意见》以养老护理员“进得来、留得住、稳得了、干得好”为目标,着眼构建“四个统一”,即统一的教育培训体系、统一的薪酬等级体系、统一的政策扶持体系、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提出四方面核心政策措施。一是加快人才培养,一方面加强源头培养,制定政策鼓励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在形成统一的技能等级序列基础上广泛开展大规模技能培训;二是促进职业化发展,建立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破解低收入难题,逐步打通职业化发展路径。同时定期监测发布护理员市场工资价位,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对收住保基本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全部纳入奖补范围,并适当提高奖补标准。同时将用人单位落实护理员基本工资指导标准的情况纳入奖补条件和考核范围;四是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护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对失信机构和个人的制度性约束,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队伍管理水平,加强服务质量监管。
二、完善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评价体系
提案提出“整合医保部门和民政部门在人力培训方面的管辖内容,理顺职责分工,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局面”“建议相关部门重新调整长护险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形式,对5级人员培训内容及水平做出梯度化调整”。我们认为这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根据上述《实施意见》的要求,2020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评价工作的通知》。一是按照国家修订颁布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建立统一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评价体系,将过去各自为政的各类养老护理技能证书统一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设置五个等级,每个等级设置梯度化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标准,并明确技能等级证书与原有各类证书的衔接办法。二是由经评估通过、完成备案的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统一面向会员单位从业人员实施技能等级认定,提高技能评价的统一性和有效性。三是对参加培训评价、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实施培训补贴,加大优质培训资源供给,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劳动者培训积极性,加强培训实效性。2020年,全市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2.20万人、技能评价3.14万人。目前全市举办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的院校、培训机构达90余家。
三、加快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培养
提案提出“推动职校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更好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本市教育等部门近几年来的努力方向。为更好地满足居家老年人健康护理诉求,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职业教育一直注重对接城市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养老、家政服务等民生领域紧缺人才。目前,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震旦职业学院附设中职班已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护理及护理学等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数量在400名左右。目前正从以下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不断优化养老护理专业布局。为推动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19年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完善专业布局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布局家政、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加快建设一批新型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对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现实需求。下阶段,市教委将依托上海健康医学院及各类护理职业院校,重点布局养老护理类专业,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充实本市照护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发挥职业教育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和贡献度。
二是提供长期照护人员专业培训。市教育部门将与人社部门统筹协调,对全市从事长期照护职业的从业人员开展护理、保健和康复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依托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2个上海市现代护理开放实训中心,向社会开放特色技能的实训模块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同时,结合五个新城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外地的长期照护从业人员来沪,并提供相应的照护培训课程,使其成为能适应上海地区长期照护职业发展与改革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探索构建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体系
提案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全市统一水平综合评价办法”,这对本市全面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根据《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要求,自2019年9月起,市民政局开始探索构建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体系。经1年多时间的专题研究,通过数据模拟和专家论证,初步形成了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方案,并向市领导作了汇报。方案从基本信息、职业技能和奖惩情况三个维度,综合考量养老护理员的学历、从业年限、技能等级、获奖及竞赛等情况,进行评价等级划分。目前,市民政局已运用市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市养老护理员实际数据进行多轮检测验证,验证结果与养老护理员队伍现状基本一致。
五、调研优化长护险支付标准
提案提出“重新设定各个等级的支付标准”,这也是市医保局当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市医保局充分发挥长护险试点联席会议机制,已建立支付标准研究推进工作专班,近期将结合本市养老护理人员薪酬等级、行业工资标准、服务项目等要素,开展相关政策研究,科学合理的优化长护险支付标准。
下一步,本市相关部门将积极协同形成合力,在以下几方面共同推进养老护理队伍建设各项工作:一是落实各部门职责,进一步贯彻《实施意见》,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分工已明确的各项工作。二是在推进养老护理企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基础上,尽快推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面向社会各类劳动者提供更便捷的技能评价服务。三是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功能优势,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夯实长期照护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四是全面推开应用养老护理员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养老护理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五是尽快研究推出新的长护险支付标准,促进养老护理员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感谢您对上海人社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