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475号提案的答复

沪人社提主〔2023〕11号
发布时间:2023-05-0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吴瑞君、贺樑、周立旻等委员:
  各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回流引导机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各会办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对本提案的办理概述
  人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抓住引才窗口期,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引进大批高质量的海外人才,成为当前形势下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
  各位委员此次提出的关于建立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回流引导机制的建议可谓非常及时。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的相关信息掌握是本市海外人才工作中的短板,提案对当前美西方“抢人”政策的外在“推力”和上海市引才政策的内在“拉力”进行双向分析,并提出“建立上海及海外留学生动态跟踪机制”、“依托线上线下实习项目,提前锁定海外留学人才”和“加强海内外信息沟通,优化海归人才政策的宣传方式”等3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意见建议中肯务实、切中要害,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海外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让更多上海籍学子“走得出”“回得来”“用得好”,更好助力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对本提案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服务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留学人员引进力度,优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综合生态,留学人才引进数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作用发挥明显。
  近5年,上海引进留学人员超过11万人,年均增长20%以上。“浦江人才计划”累计资助5296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资助总额超过10亿元,一大批受资助者成长为杰青、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等。上海累计设立了1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在沪创办企业6000余家,注册资金近13亿美元,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驱动力的留创企业及“全球领先”“国内首创”的科创项目。综合来看,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谋划部署和工作推进:
  (一)聚焦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我们积极抢抓最大规模留学回国潮契机,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陆续印发了《鼓励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和创业的若干规定》《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管理办法》《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业的实施办法》《上海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上海已逐步建立起以留学人员直接落户政策吸引集聚海归人才、以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保障海外人才市民待遇、以“浦江人才计划”为海归人才提供“第一桶金”、以留创园为平台和载体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新创业、以市区两级人才服务体系为留学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涵盖留学人员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畅通引才渠道,打造人才工作闭环。
  我们坚持内外联动、园站联通(国内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的人才工作站),充分依托我局分布在8个国家的9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发挥其海外引才前端触角、人才项目对接纽带作用,推荐优秀海外人才来沪发展,促成优质海外项目落地留创园区,构建国内国际有序对接的工作格局。此外,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立体服务,精心打造集信息发布、岗位对接及智能匹配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上海留学人才网”,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全天候“不打烊”服务,为其快速“链接”上海提供便捷入口。
  (三)注重载体建设,提升平台支撑能级。
  一是注重加强留学人员创业载体建设。上海留创园各园区依托各自产业和区域优势,打造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全链条发展体系,留创园对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的平台载体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留学人员创业对高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二是发挥好“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作用。该平台建立了一个超过60万个词的科技词库,用知识图谱的技术将专家与细分专业领域进行了标定。截至目前,专家平台已完善130多万名全球高层次科创专家数字肖像信息,覆盖333个学科领域,为全国189家机构提供定制化服务420次,推荐人才名录56万人次。
  (四)打造引才品牌,释放城市磁吸效应。
  针对当前海外引才变局和新时代留学人员工作发展趋势,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精心打造“留?在上海”留学人员城市引才品牌,不断拓展品牌内涵,加大海外宣传推介,引导广大海外留学人员了解上海、选择上海。近年来,我们接续举办了全球留学人才及项目交流大会、创新创业大赛、全球留学人员直播交流对话特别活动、“百年留学路 风云家国情”建党百年上海留学人员展、英美名校留学人员上海职业见面会等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通过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浦江创新论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全球顶级科学家参会共233人次,持续放大溢出效应,实现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机构互动、留学人员展示,促进了人才流、项目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交汇融通。
  此外,2021年首创发布《上海海归300指数》(RISE300),该指数是我们针对海归群体和城市生态系统开展的探索研究,并于“十四五”期间持续发布。“上海海归300指数”通过围绕城市自身环境、海归成长能力以及两者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起基于“城市环境”“成长能力”“发展相融”3个满分100的一级指标,彰显海归人才与城市“因城而聚、因才而兴、与城共进”的互动魅力。最新2022年上海海归300指数得分为252.88分,其中“城市环境指数”得分85.39分,“成长能力指数”得分83.99分,“发展相融指数”得分83.50分。总体而言,上海能为海归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海归人才自身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度较高。
  (五)筑牢统一战线,发挥凝心聚气合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的任务目标和中央、市委关于加强欧美同学会建设的《意见》要求,本市不断践行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在思想引领方面,市欧美同学会依托“一网一刊两号”,结合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和重要纪念庆典等时机,开展主题宣讲和座谈交流,着力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举办归国留学人员理论研究班、中青年骨干会员培训班、青年留学人才研习班、建言献策培训班、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培训班,每年培训各类人才超1500人次。在服务会员方面,坚持每周调研走访和会员接待日,举办“海归职通车”人才招聘会,建设留学人员之家,每年举办各类活动300余场,有效团结凝聚了一大批归国留学人员。
  (六)强化待遇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一是不断拓展海外人才居住证待遇,经过不断升级和待遇拓展,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已成为入外籍留学人员、港澳台人才等全类别海外人才在沪享受“准市民待遇”的证明。二是实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可突破绩效工资总量限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三是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打造高效便捷的海外人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施“网上办、马上办、上门办、一口办”等服务举措,办事时限大幅缩短,办事程序大幅简化,人才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发生深刻变革,引才工作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作为上海培养和孕育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是一个不可忽视和大有可为的人才工作领域,加强这部分海外人才的引进和挖掘,上海有天然优势和巨大空间。针对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的回流引导工作,抓住留学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把握人才的全领域网络布局,以干事创业为吸引,以思想情感为纽带,以点带面,久久为功,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行前工作,增强政治引领和数据摸底。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持续指导和协助高校开展“平安留学”行前培训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知国、爱国和报国三个维度对出国留学人员进行行前思政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留学报国传统。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并举、国内国外联劢、政府社会参与、公费自费覆盖的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做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数据统计和调研,加强海外人才跟踪服务,为留学人才储备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为地方高层次人才引进做好留学人才储备工作。
  (二)做好在外工作,优化前端触角和全球布局。
  一是深耕海外站点,谋求海外引才的战略主动。进一步优化海外站点全球布局,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增设海外人才工作站,积极开拓海外校友会、学联、创投机构等资源。深化与170多个海外留学生社团的联系,举办海外社团负责人培训班。适时举办“牛(津)剑(桥)博士上海行”等活动,宣传上海的人才政策。
  二是发挥市场力量,健全海外引才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本市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在引才中的作用,通过“伯乐”奖励计划等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更多本土猎头机构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全球布局,延伸和拓展引才触角和网络,不断健全本市市场化引才的新机制,为上海引进更多包括上海籍留学人才在内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三是依托信息平台,加强海外引才的大数据支撑。深化“以才荐才、以才引才”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建设,打造覆盖全球全领域的国际人才动态数据库和国际人才地图,重点关注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为用人单位精准引育人才提供数据支撑。
  (三)做好职前工作,聚焦岗位对接和事业发展。
  一方面,会同市教委、市科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等行业主管部门滚动征集需求,开展海外人才智力资源集中国家(地区)的线上线下专门活动,在“海聚英才平台(上海留学人才网)”设立相应人才招聘专场,打通留学人才归国实习、应聘的信息通道。
  另一方面,持续发挥欧美同学会的重要作用,开展“海归职通车”品牌活动。一是启动线上“海归帮海归”第三季,2023年6月至8月举办8期左右的线上直播,内容包括:就业政策介绍,应聘技巧分享,优秀企业宣介等。二是拟举办线下“上海海归招聘大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力争提供2000个左右实习就业岗位。三是拟与条件成熟的区(或大型留学人员园区)合作举办多场中小型专业类招聘会。
  (四)做好回沪工作,注重服务保障和交流交融。
  一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掌握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的基本数据和动态变化,提升对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回国返沪后的精准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全市“留学人员之家”布局。建设会员管理、学习教育、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创新创业、综合服务等内容于一体的阵地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加大《上海留学人员服务手册》《上海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应知应会手册》宣传发放范围,让归国留学人员更好融入上海、融入社会。
  三是进一步优化完善留学人员专属“浦江人才计划”,允许尚未回国、但已同国内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协议的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申报。
  四是举办好留学人员党校研修班、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培训班、独角兽训练营等,解读好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服务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需求。
  五是持续打造“留?在上海”留学人员城市引才品牌,更加注重品牌内涵建设,提升品牌海外影响力,把系列活动打造成海外人才交流的平台、项目推介对接的平台、资金融通的平台。
  六是继续精心编制和发布《上海海归300指数》,把指数打造成业内和社会各界观察、分析上海海归的风向标,向海内外释放上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诚意。
  长期以来,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为上海和国家的开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地引导这部分智力资源有效回流、发挥作用,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将通过综合施策、系统发力,高端引领、由点到面,更好地吸引集聚上海籍海外留学人才,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思想的策源地、全球研究力量的集聚地、全球创业人才的竞技场,为上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海外人才和智力支撑。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上海市留学人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