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513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潘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各会办部门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也催生了灵活就业群体加速壮大。灵活就业人员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劳动者,已成为我市劳动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市多措并举,积极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持续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努力提升灵活就业者幸福感,力争为全国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一、关于“建立、发展、优化公益组织或第三方机构,帮助灵活就业者走好职业发展之路”的建议
2021年出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均明确规定将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全面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新业态领域劳动者求职就业和单位招聘用人开展全程服务。本市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聚焦优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等,研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我市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帮助灵活就业者走好职业发展之路。
一是依托零工市场,切实提升服务精准性规范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主要载体是零工市场。我们从去年起,试点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线上市场主要依托公共招聘新平台设立灵活就业专区,提供岗位信息发布和简历投递等服务;线下市场则是指导闵行、浦东、普陀、宝山等区先后设立了8家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的公益性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具备严格的准入门槛、岗位类别齐全、服务专业高效的公益性零工市场,并配套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送、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
二是依托“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畅通公共就业服务。去年正式印发了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的文件,推动各区因地制宜,在现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中嵌入式设立就业服务站点。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的221个街镇已累计建设227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社区就业服务站采取“铁脚板+大数据”工作模式,可为包括灵活就业者在内的劳动者提供包括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创业指导服务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就业服务。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职业指导,推送合适的岗位信息;定期排摸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其牵线搭桥、推荐合适的求职者;通过“智慧就业”信息化终端设备,为社区居民一站式搞定岗位检索、投递简历、预约指导、咨询政策、查询活动等。
三是依托优质培训资源,助力职业技能提升。一方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体系,鼓励用人单位组织灵活就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其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的,可以按照规定享受相应补贴。另一方面,健全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将在我市参保的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范围,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同时,积极推进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试点。指导青浦、普陀区积极开展顺恒物流和饿了么网约配送员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培训评价工作,逐步健全完善相关培训政策和管理规定,优化“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构建“岗位晋升+技能提升”发展双通道,探索特色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培训模式,增强新业态岗位认可度和就业稳定性。
二、关于“重点关注从业经历有限、年龄偏低的灵活就业者和从业经历时间长、年龄偏大的灵活就业者;重点关注临时工、兼职工类灵活就业者”的建议
灵活就业对促进青年、大龄劳动者、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高度关心灵活就业者工作生活,开展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大力探索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强化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积极开展就业帮扶、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关心关爱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优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在《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中全国首创设立了“灵活就业”专章,去年以来,也出台了支持灵活就业的新文件,对灵活就业各项补贴政策作了优化完善,目前本市灵活就业补贴政策已覆盖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土农民等各类重点群体。通过给予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鼓励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土农民等困难群体从事灵活就业。同时,对实现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扩大本市青年人才规模,改善本市人口结构。
二是提高权益保障水平。自去年5月起,我市全面放开了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我市社会保险限制,同时,自今年3月起将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从24%降至20%。此外,我们也积极推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作为七个试点省市之一,上海目前已将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的7家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包括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货拉拉以及快狗打车等。职业伤害保障费全部由平台企业负担,按单计费、按月缴费。截至目前,本市已有103万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了职业伤害保障,累计核定支付3000多人的待遇,人均5万多。在理赔流程方面,为了方便灵活就业者申请事故确认和待遇理赔,我们对业务流程做了最大限度的优化。立足平台企业和灵活就业者的视角,做到“全程网办”,同时,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待遇的给付,已经实现了“免申即享”。目前,本市作出职业伤害确认结论和待遇核定支付的平均时长都在10天左右。
三是优化劳动权益维护。在快递物流、电商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行业、区域,积极培育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截至目前,青浦区建立了快递物流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普陀区推动建立了“饿了么”蓝骑士争议调解委员会及互联网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室);杨浦区推动美团建立了企业调解组织。同时,积极开展劳动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优化调裁衔接流程。
四是积极开展关心关爱。2023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总工会等多部门,多次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开展上门关怀、包机返岗等关心关爱活动。其中,市总工会依托职工帮困基金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点亮微心愿”项目,为他们实现微小、易实施的心愿,增强其获得感。在全市54家工会“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最美站点开设了“微心愿”专区,开发形成手机上传和审核模块,助力快递员、送餐员、户外职工等群体点亮困难“微心愿”。积极汇聚、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夏季推出“一瓶水传递爱”“一片雪糕接力爱”“一辆餐车播洒爱”的“公益送清凉”系列“夏送清凉三个一”行动,冬季推出“一瓶暖饮传递爱”“一片暖宝宝接力爱”“一套保暖品播洒爱”“一桌年夜饭守护爱”系列“冬送温暖四个一”行动,打造关爱“七步曲”,惠及万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同时,市总工会还推出《上海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专享基本保障计划》计划,包括“住院补助金保障”“重大疾病保障”“意外伤害保障”等保障项目,涵盖意外伤害及健康医疗等多维度需求。2023年,该保障项目已组织77.1万名劳动者参加,向2599人次劳动者给付384.5万元互助保障金,累计向近6000人次劳动者给付互助保障金逾920万元。
三、关于“在大学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中加入对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无边界职业生涯态度内容的介绍”的建议
目前,我市就促进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精准指导服务”列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是指导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就业创业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新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必修课和选修课。二是专门设立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系列项目,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工作内容,重点建设一批符合大学生群体特点、体现学校及专业特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项目,服务学生生涯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梳理我市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现状,摸清企业灵活用工和劳动者灵活就业的现实需求,分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此基础上,聚焦优化就业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支持人才发展、保障社保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良好氛围等,研究制定出台加强我市灵活就业人员服务保障的相关行动方案,努力确保相关举措的针对性精准性,更好支持我市灵活就业等新业态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本市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