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8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5-1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市妇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支持女性主播群体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各会办部门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当前上海直播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直播行业,提案指出了直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女性主播群体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加强女性主播权益保障、支持女性主播多元化发展等相关建议,对政府部门推动研究直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关心关注女性主播群体,帮助她们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鼓励算法优化,支持女性主播多元化发展”
  本市积极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推动落实《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主动创新监管,出台了省级层面首个《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聚焦刷单炒信、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消费者维权难、“最低价协议”强制条款等突出问题,为网络直播主体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指导。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落实《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作要求,加强直播经济相关政策法规、市场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强化对直播平台、MCN机构、主播等群体的合规指导;加强行业标准规制定指导服务,推动制定《品质电商直播间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聚焦直播电商乱象治理,加强对重点直播间的监测抽查,加大对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推动直播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二、关于“构建对抗风险共同体,加强女性主播劳动保障”
  近年来,为保障女性主播享有平等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本市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要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为女性主播提供良好的就业、劳动环境。
  (一)保障女性主播劳动权益
  为保障女性主播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等七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其中,企业和劳动者符合法定主体资格,企业对劳动者进行严格劳动管理,劳动者对企业有较强从属性,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依法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权益。企业采用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等方式用工的,属于法律规定的劳动关系特殊形式,应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劳动者劳动过程要遵守平台企业确定的算法等规则的,明确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协商确定工作报酬、工作时间、职业保护等权利义务内容。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的,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保障女性主播的平等就业权利
  一是人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7号)中明确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本市充分贯彻落实人社部文件要求,要求各区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规范引导,明确在发布招聘信息环节禁止出现招聘性别歧视信息,体现平等就业。
  二是在修订《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保障妇女享有平等劳动权利和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的重要性,在《条例》第二十八条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三、关于“加强职业能力提升,畅通职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为顺应直播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畅通包括女性主播在内的直播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推进直播经济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实施补贴政策、依托各类主体开展职业技能评价等支持女性主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评价,为女性主播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是加大直播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实施企业职工培训补贴政策,对本市直播经济领域相关企业,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支持其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实行专项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支持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精准对接直播企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有64家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直播相关项目,面向社会开展直播技能培训。
  二是补贴支持直播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按照《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本市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规〔2022〕17号)等有关规定,符合条件的直播从业人员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可按规定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三是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各类院校等开展直播经济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截至2024年底,已有上海百秋新网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商学院等5家职业技能评价机构面向用人单位职工或社会各类劳动者提供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电子商务师等职业工种的评价服务,向通过认定的劳动者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另有6家单位已通过评价机构遴选,正在推进直播技能评价项目的开发工作,预计于近期陆续推出。
  目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直播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方案,拟于近期印发文件,并推进落实相关举措,为女性主播提供更加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建立供需动态分析机制,依托上海市企业用工保障平台,健全直播技能人才供需对接机制,按需开发技能标准、培训项目、评价项目等。二是坚持放权赋能,加大培训评价供给,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社会培训机构、专业院校、直播企业等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培育能力。三是坚持协同共育,打造直播技能生态链,形成贯穿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产教评”各方的直播经济技能人才培育生态大循环。四是坚持激励引导,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实行“新八级工”制度,支持头部企业试点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加大急需紧缺直播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引导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强劳动权益保障。
  同时,本市教育部门立足职能,坚持保障女性平等受教育权,在直播电商经济领域,致力于通过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统筹推进直播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
  一方面,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认定。一是引导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根据本市直播经济发展需求开设相关培训项目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支持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成立上海城建高新产业学院主播学院,为企业及品牌培养自媒体营销人员,支持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开设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和电子商务师职业培训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技能等级认定,畅通职业发展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上海商学院作为上海市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于2024年顺利完成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累计评价超过1500人次。
  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直播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一是结合直播经济发展需求及直播技能人才供需预测,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例如,支持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开设直播电商服务专业,支持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和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等。二是根据直播行业的岗位需求,不断优化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设置。例如,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聚焦新媒体营销方向,分别从新媒体策划、新媒体运营和新媒体技术三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细化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契合产业行业发展需求。 三是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直播实训基地,整合企业的资源和市场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例如,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对接行业岗位技能需求,多向赋能做到岗课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下一阶段,市教委将继续支持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和等级认定,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直播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提升和发展路径畅通;指导学校不断动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直播人才培养水平,服务本市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优化政策支持与资源配置,提升社会认知与尊重”
  近年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持续优化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灵活就业补贴等政策,为女性主播等群体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实施灵活就业补贴政策,目前我市灵活就业补贴政策已覆盖各类重点群体,符合条件的女性主播可申领相关补贴。困难群体方面,通过给予社保补贴或岗位补贴,鼓励大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土农民等困难群体从事灵活就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方面,对实现灵活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二是将女性主播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对象范围。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创业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沪人社规〔2023〕25号),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外省市户籍人员,可参照《关于本市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规〔2022〕17号)中本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相关规定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灵活就业补贴等政策,加大对女性主播等群体的支持力度。
  衷心感谢您对本市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