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33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5-19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林丽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新就业形态问题的关注和相关对策建议。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当前,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态、就业观念也更加多元。新就业形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特别是年轻人认同的就业方式。有些年轻妈妈也加入了新就业形态的行列,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参与工作。新就业形态也衍生出了许多新职业、新工种,比如网络电商、带货主播等,还有外卖骑手、快递物流、网约车司机等,就业形态多样化趋势明显。
  2023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设立“灵活就业”专章,在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发展的同时,在法规层面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提升新业态就业服务管理水平。条例实施一年多来,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问题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学者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社会各界也认识到新就业形态是本市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发挥了“蓄水池”和“减震器”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建立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风险预警系统并适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的建议
  2023年7月,市交通委基于出租汽车行业运力剧增和驾驶员收入明显下滑的情况,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启动“暂停个人网约车车辆运输证件办理”的临时调控措施,有效遏制运力的无序增长,稳定了驾驶员收入。下一步,市交通委拟将“建立健全行业运力规模动态调控机制”列入工作计划,在系统思考、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外省市工作经验,研究发布网约车市场运行指数,提醒拟从业人员相关风险,引导新就业人员谨慎进入行业。
  二、关于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体系的建议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评价体系方面,近年来,市人社局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例如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新兴领域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工作,遴选相关评价机构面向本单位职工或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还可按《关于本市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规〔2022〕17号)规定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此外,为顺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经广泛征集和专家评审论证,2024年市人社局发布了上海市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其中就包括短视频内容营销、新媒体运营等数字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新兴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我们鼓励新业态就业群体根据自身需求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能力及就业市场竞争力。
  建立线上学习平台方面,近年来,市人社局积极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出台《关于在本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通过探索推广以线上线下相融合、分散学习与集中教学相结合、优质资源充分可及的新型培训模式,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满足企业和劳动者多样化、高效率的学习需求。
  技能竞赛和职业发展方面,聚焦近年上海迅速壮大的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技能竞赛。市总工会每年牵头举办全市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指导举办了中通快递营运技能全国大赛、上海集装箱驾驶员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徐汇、宝山、金山区货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覆盖群体约3万人。其中,网约配送员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去年的竞赛还对照《网约配送员国家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在线题库,共吸引了1.3万多人次参加线上答题,在举办上海竞赛的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组队参加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网约配送员工种决赛,获得了该工种团体第六的成绩,并命名了首位网约配送员“上海工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同时,市总工会指导饿了么、美团、享道等企业探索拓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通道,持续提高劳动者获得感。重点指导上海美团实施“美团骑手成长计划”,搭建网约配送员“新手入门期、专业成长期、管理晋升期”职业晋升发展全周期通道。在“新手入门期”开展“新老骑手结对、师徒带教培训”,举办师徒团队“跑单量”比赛,助力3万多骑手快速适应行业要求。在“专业成长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结合各类竞赛,推动“骑手”全员参与技能知识培训。在“管理晋升期”,综合参与技能竞赛等多方面情况,将符合条件的骑手纳入“站长经理培养计划”,推出“骑手上大学”项目,资助320位骑手进入大学课堂,帮助30多人走上城市经理等管理岗位。
  三、加快出台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的建议
  完善法规体系、界定劳动关系方面,2022年市人社局会同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等七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兼顾行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对法律关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其中,企业和劳动者符合法定主体资格,企业对劳动者进行严格劳动管理,劳动者对企业有较强从属性,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履行劳动用工义务。企业采用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等方式用工的,属于法律规定的劳动关系特殊形式,应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劳动者劳动过程要遵守平台企业确定的算法等规则的,明确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协商确定工作报酬、工作时间、职业保护等权利义务内容。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的,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市人社局依托零工市场,切实提升服务精准性规范性。对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就业服务,主要载体是零工市场。我们从2023年起,试点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方式,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线上市场主要依托公共招聘新平台设立灵活就业专区,提供岗位信息发布和简历投递等服务;线下市场则是指导闵行、浦东、普陀、宝山等区先后设立了9家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的公益性零工市场,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具备严格的准入门槛、岗位类别齐全、服务专业高效的公益性零工市场,并配套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送、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一系列综合性服务。
  职业技能和评价方面,2024年,全市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完成100万人次的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其中面向交通物流行业开展培训1.46万人次,面向能源材料环保行业开展培训0.56万人次。截至2024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高级技工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等15所职业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连锁经营管理师、制冷空调系统维修师、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 20余种职业工种、约10 万人次的认定与评价。
  多元服务方面,市总工会2024年出台了《上海工会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聚焦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家政护理员等已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在就业环境、生活关爱和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推出“法治护航”“安居乐业”“餐食无忧”“安康守护”“稳岗赋能”“文体凝心”“温情助力”等七大主题行动。2025年将实施“万名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女职工移动‘两病’筛查”“建设100个工会司机之家”“百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系列专场活动”以及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关爱万名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等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努力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
  衷心感谢您对本市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