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8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5-14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市妇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优化女性灵活就业市场信息服务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各会办部门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针对“提高社区女性灵活就业服务能效”等建议
  一是本市人社部门积极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经建成355个站点。通过这一举措,推动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以及创业指导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向社区、向“家门口”延伸,为女性“家门口”就业提供更便捷、更多元、更高效的服务。女性劳动者有就业等方面需求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到站点查询相关政策信息及服务内容。同时,积极推进线下零工市场建设,不断整合、归集零工信息和岗位,有灵活就业需求的女性也可以按需到零工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并投递简历。
  二是本市人社部门始终关注并不断加大女性创业扶持服务力度,支持妇女创新创业。通过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初创期创业组织社会保险补贴、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举措,助力女性群体创业起步。依托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为女性创业提供更精准的咨询与指导,提升公共创业指导服务能级。推进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提升女性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载体建设,深化园区、校区和社区服务融合、资源联动,让更多女性能在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中贡献智慧。依托“海纳百创”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女性创业典型,弘扬女性创业精神。配合市妇联,积极参与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创业活动,面向女性群体提供更多元化的创业支持服务。
  三是在促进女性家政服务人员就业方面,市商务委结合“一刻钟生活便民圈”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促进家政服务与养老、物业等社区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家政+养老”“家政+育儿”等新模式,推广“套餐化订单”“一站式服务”等特色经营方式,发展家庭养老护理等多样化、个性化家政服务,积极促进女性群体参与家门口就业。此外,自2020年5月1日上海市家政服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营以来,目前已实现家政行业数据采集、家政服务机构备案、家政服务人员信息备案、公共服务查询等功能。从数据看,截至2024年底,在上海市家政服务管理平台备案家政服务人员近20万人,持家政服务上门证人员18余万人,其中备案人员中女性占95.88%;按服务内容分,以女性为主的母婴护理占比14.68%、养老护理占比10.49%、住家保姆占比20.35%。
  四是在推动女性参与养老护理就业方面,市民政部门依托上海养老服务平台开设“人才服务”板块,提供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等信息发布,优化促进养老服务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目前已累计发布278家机构招聘、实习信息,提供了养老护理员、医生、护士、老年社工等岗位700余个,需求人数2500余人。2024年出台《上海市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支持跨行业领域人员流动。引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家政、物业等相关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吸纳各类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同时实施养老护理储才计划,积极鼓励、吸纳家政、社工等女性就业人群居多的行业人员通过参加养老护理技能等级培训评价,加入养老服务行业。目前本市养老护理员队伍约6.7万人,其中94%为女性。
  下一步,我们一是将继续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和线下零工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女性创业扶持,为社区女性灵活就业提供助力。同时,加强站点和线下零工市场宣传,不断提升社会知晓度。二是将加快推动“家政+社区综合服务”深度融合。支持更多家政企业以独营、嵌入、合作、线上等方式进驻社区,补齐社区服务设施短板,全面提升社区生活服务便捷度;鼓励引导更多女性家政人员参加母婴护理、养老护理等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社区综合服务提供更多高品质服务供给。
  二、针对“探索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岗位类型”等建议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灵活就业岗位不断丰富和延展,我们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结合劳动力市场实际,同时结合女性灵活就业的特点和需求,开发数字营销与电商、健康与生活服务、在线教育与专业服务等各产业领域的灵活就业岗位,为女性提供更多元的职业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来本市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例如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新兴领域职业(工种)职业技能评价工作,遴选相关评价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还可按《关于本市劳动者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规〔2022〕17号)规定申领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此外,为顺应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2024年市人社部门发布上海市新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其中就包括短视频内容营销、新媒体运营等数字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新兴领域技能人才培养力度。2024年,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重点产业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沪人社规〔2024〕20号),其中明确对民生保障紧缺领域,同时也是适合妇女工作发展的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行业相关职业(工种)提高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并且加大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行业相关用人单位在职工职业培训、定向培训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我们支持和鼓励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与上述职业技能培训或评价,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提高就业能力及就业市场竞争力。
  三、针对“推动用工主体打造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的良好环境”等建议
  2024年,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发布《关于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就〔2024〕366号),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综合考虑劳动者照顾家庭、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需求,将部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生育友好岗”可安排全日制劳动者,也可安排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人员。文件出台后,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生育友好岗”在标准工作时间内实行弹性工作制,我们支持、鼓励用人单位可从经营管理实际出发,依法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为劳动者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提供便利。
  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组织的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已陆续开辟“生育友好岗”专区,推出了视频剪辑制作、产品设计、网络主播、外语翻译、销售等上班时间较为弹性、工作方式比较灵活的岗位,这些岗位为有家庭照顾责任的应聘者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空间,企业和求职者反响总体良好。在2025年2月14日举办的“乐业上海优+”行动——2025年上海市春季促进就业综合性大型招聘会启动仪式上,12家企业代表获授“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市总工会、市妇联的协同,开展“生育友好岗”岗位资源征集,将“生育友好岗”用人单位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结合“乐业上海优+”系列招聘活动的实施,在各类线下招聘会现场按需设置“生育友好岗”专区,统一归集、展示相关信息,便于有需求的劳动者按需投递简历。
  四、针对“提升线上平台就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等建议
  本市自2021年起开展“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产品,从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信息归集、鼓励灵活用工发展等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两方面举措。
  一方面,我们通过“旗舰店”建设方式,不断推动新平台与市场化平台的对接,促进更多招聘岗位归集,让劳动者使用一个账号就能查询并投递多个市场化招聘平台的岗位,享受更为多元化的工作机会,目前,已成功对接“上海外服”“中智招聘”“实习僧”“毕业申”等市场化招聘平台。这些市场化平台中的零工岗位,也同步对接到新平台中并予以展示,劳动者可以便捷、快速查询统一归集的零工岗位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在新平台开设了“灵活就业(零工)信息专区”,将新平台中所有的零工岗位进行统一归集、统一展示,便于女性求职者在一个界面,就高效、快速、便捷的了解各类灵活用工信息,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投递心仪的零工岗位。
  下一步,我们也将不断提升新平台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匹配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如:上线求职地图功能,可视化展现招聘岗位地理位置,动态更新招聘岗位的全市点位分布情况,提升招聘岗位曝光率,同时便于女性求职者就近搜索招聘岗位。
  衷心感谢您对本市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