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17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08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黄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契合经济产业发展,打造数字化技能人才‘上海方案’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各会办部门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提案反映,上海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突出,但技能人才缺口大、产教衔接不畅、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培训体系不完善,提案建议构建产教融合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数字技能培训平台,实施“上海方案”的数字技能提升工程。对此我们十分赞同,近年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紧紧围绕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这一重点任务,加大数字化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
  一、构建产教融合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按照教育部相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和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持续培养高素质数字化技能人才。
  一是立足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协同创新机制,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动职业院校积极拥抱数字化发展,促进专业链有效对接产业链。结合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专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强化数字化、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例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响应本市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需求,动态调整学校专业结构,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两大优势专业群,对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2个行业协会,与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中心2个,与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企业学习中心2个,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研发与授课,确保学生所学紧密对接行业实际。
  二是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数字化赋能专业建设。指导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比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全球最大的整合营销传播公司WPP集团校企合作建立WPP学院,校企合作建立“管培生”培训基地,并联合腾讯、抖音及其他广告科技供应商共建培训学习资源,通过在WPP集团国内数十个优质子公司轮训实习一年的方式,培养具备数字化胜任力的广告传媒高端人才。又如,上海市贸易学校依托行业优势,以上海光明集团旗下的番茄种植园和云南地域特色的咖啡豆种植园为应用场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探索智慧农业实训教学新模式,线上打通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
  三是构建课程体系,以AI赋能课程教学。上海职业教育积极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识课程,夯实人工智能融入教学设计,推动职业院校紧跟AI前沿技术,以AI赋能课程教学。本市多所职业院校将AI技术融入课程设计,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VR模拟焊机、实训评价系统和学习互动平台,在《汽车钣金工艺》课程焊接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焊接技能,助力“模评练”实训教学。学校凸显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标杆作用,在专业实训课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痛点,在课程中引入校企合作开发的虚拟焊机,解决了实训风险大、实训成本高、训练实效低的问题。 
  四是加强数字资源扩容,完善上海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推进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引导开发线上新型课程资源,汇聚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精品教材等资源,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持续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不断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和信息服务。目前,数字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超过27.8万册,音视频资源超过4万集,各类期刊超过5000种,其中核心学术刊占比超过60%,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全面的学习资源,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二、加强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工作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推进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不断深化职业培训改革,把握全球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加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上海劳动者整体职业技能水平。
  一是加快数字职业培训评价项目开发。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中有全媒体运营师、商务数据分析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等18个职业标注了数字职业标识。其中互联网营销师、供应链管理师等12个职业已列入本年度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目录,可面向社会开展评价。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6个职业正在进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的遴选工作,加快扩大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供给。开展新职业征集方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新职业征集工作的通知》,探索试点新职业征集工作。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方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印发《关于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工作的通知》,支持经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和就业创业需求,依据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组织开展评价活动。
  二是不断扩大数字人才技能培训资源供给。引导支持一批职业培训机构开设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数字技能相关项目,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服务工作,强化相关机构和项目的审批管理,鼓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模式,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体系,促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同时,继续加强数字技能培训相关政策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吸引更多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数字技能水平的提升并稳定就业。
  三是积极开展数字化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职业工种等列为本市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在专项竞赛方面,2024年市专项职业技能大赛,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设立全媒体运营师、电子商务师、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供应链管理师、连锁经营管理师等一批数字化竞赛项目,全年共举办5场专项赛,吸引约1500名选手参赛。在行业区域竞赛方面,2024年,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数字化项目的行业性区域性技能竞赛,竞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大数据应用、AI+云计算应用等多个领域,参赛人数约800人。世赛标准彰显示范效应,依托本市世赛集训场所,构建人才孵化平台,赋能人才升级,彰显对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引领数字产业技术标准,目前已建立工业4.0、数字建造、机器人系统集成、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项目的44个世赛集训场所。
  四是优化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相关政策。2025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的通知》(沪人社规〔2025〕7号),促进劳动者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职业技能。同时,将人工智能训练师、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人工智能模型运用等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作为重点支持项目予以发布,加大技能提升补贴支持力度,鼓励劳动者提升数字技能。
  五是加强技能人才使用引进和激励保障。定期发布本市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发挥好居住证和户籍政策的导向作用,扩大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目录覆盖范围,将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数字化职业(工种)纳入目录,大力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优秀高技能人才。鼓励各行业和重点区域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对高技能人才引进使用制定激励保障政策。
  三、推进数字化技能提升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全市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统筹管理,截至2024年底,本市共有数据中心128个,机架总数23.9万架。组织编制《上海市智算中心建设导则(2025年版)》并于2025年1月10日发布,在规划与选址、建筑与配套、规模与功能、AI基础设施架构、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绿色节能、论证、评估与监测以及边缘智算中心等方面规范了本市智算中心建设。
  一是推进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建设。2024年,上海发布《上海市“光耀申城”万兆启航行动计划(2024-2025年)》。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累计建设超8.37万个5G室外基站、43.67万个5G室内小站,5G-A 3CC(三载波聚合)基站建设超1.3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达1311个。10G PON覆盖率已达98.3%,千兆接入能力覆盖家庭964万户,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489M,50G PON速率端口数达到184个。上海共有8个项目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万兆光网试点项目。
  二是加速双千兆应用融合创新。上海市获评全国首批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上海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62.81%、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40个,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307.13万个,均在全国领先。5G应用方面,上海在工业、医疗、教育、文旅等重点行业领域大力推进5G应用,全市三甲医院的5G应用渗透率高达67.4%。在“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上海共有64个项目获奖,数量位居前列。此外,上海在浦东金桥打造5G产业生态园,集聚5G产业创新企业,推动示范应用场景落地。上海市获评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2024年5G工厂名录》中,上海宁德时代、施耐德、宝钢热轧厂、真兰仪表、上海宝鸟等14家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的5G工厂成功入选。
  三是构建全球领先的算力生态。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排头兵”,上海具有良好的算力发展基础。《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前三,“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二。至2024年底,本市智能算力总规模超过6万P(FP16),居全国领先地位,重点布局在松江、临港新片区和青浦等区域,主要集中于三大电信运营商、上海仪电,以及商汤、腾讯、阿里、火山等互联网企业。其中,上海仪电已建成万卡集群保障本市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企业,同步建设多个沪产算力验证集群;互联网企业自建算力集群,满足市场化企业需求,主要以英伟达高性能卡为主;三大运营商主要购置华为等国产化智算集群,提升本市智算多样性。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面向本市“3+6”产业布局,聚焦新技术、新赛道、新业态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本市职业能力建设顶层制度设计和政策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上海方案,推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综合环境持续优化。
  衷心感谢您对本市人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