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就业“连线” 浦东新区“稳就业”多项举措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端稳饭碗,才能安心。”这是很多劳动者最朴素的愿望,也是被称作“民生之本”的重要事项。庚子年初,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浦东新区“稳就业”工作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浦东已先后推出一系列政策促复工、稳就业,尽可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但总体看来,浦东新区用工总量在复工后呈现“先降、后升、再转降、再一定程度回升”的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稳就业压力受疫情影响还将持续。
据统计,截至4月,浦东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87万人,控制在市下达指标3.2万人内;新增就业岗位3.2万个,同比有所下降;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任务艰巨。目前,受海外疫情扩散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承压,部分企业招聘预期持观望态势更趋明显,部分企业因采取减员、降薪、缩减工时、削减福利等安排造成劳动纠纷矛盾增加,上述案件比例超过劳动争议总量的三成。
面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需要, 如何缓解企业缺工、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浦东新区坚持问题导向,制定落实“政策包”,开展云招聘、云培训、云服务,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补贴力度……,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系列“组合拳”,保存量、拓增量、畅供需,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
政策“加码”,各类就业补贴在线兑付,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浦东新区全面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和就业的影响,按周开展就业形势监测,根据浦东实际,制定出台浦东新区相关稳就业措施,并全面落实市级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相关补贴等政策。一大批积极穿越疫情努力发展稳定岗位的企业,也正不断受益于稳就业的各项政策。
政策扶持稳就业。新区积极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2月9日发布18条政策措施,其中“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少减员的用人单位返还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对租赁非国资经营用房的创新型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加速器内的小微企业,给予2个月房租补贴”等四条政策涉及稳就业工作。2月10日,浦东新区制定《浦东新区关于申报受疫情影响企业职工线上职业培训补贴的通知》,对企业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纳入区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补贴范围,并在全市率先开展“无接触式”培训和申报。3月3日,浦东新区在全市各区率先出台《浦东新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扩大就业若干措施》,对录用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市区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缴纳社保人数新增的企业等给予一次性就业补贴等。4月中旬,浦东新区落实对支持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和对住宿餐饮等四类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给予就业补贴的政策,在全市率先开发补贴系统,实现全流程在线申报。截止4月,浦东新区稳岗补贴拨付4.73亿元,惠及19673家企业;36家创业示范孵化基地对园区企业减免房租,涉及小微企业2574家,直接带动就业3.33万人;重点企业、困难行业企业补贴申请企业达1000家,申请金额2800万元;企业职工线上培训补贴累计备案通过企业2212家,拟培训30万人次,拟补贴金额1.9亿元。
创业补贴加速度。融资难一直是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痛点,今年疫情更是放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帮助小微创业企业改善融资困境,浦东新区先行先试落实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优化受理审批流程,加快贷款审批拨付,在推进首笔贷款放贷的过程中,尝试风险评估前置,让银行和评估公司在贷款申请受理前上门开展评估,从而有效缩短放贷周期,放贷时间缩短一半。前不久,一家处于产品研发阶段的医疗科技企业,因企业处于初创期、轻资产、规模小,在创业贷款中遇到瓶颈,浦东就业促进中心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市就业促进中心和放贷银行沟通联络,共同上门对企业进行考察,加深对借贷双方的沟通交流,最终帮助这家企业获得150万元的贷款,企业负责人表示:“就在银行放款之际,我们研发的产品在首例手术中获得成功,为今后批量生产、全面扩大制造规模开了好头,这笔创业担保贷款为我们成功注入'活水'”。截止4月,浦东新区共受理担保贷款申请88笔,涉及金额达1.79亿元,其中已发放23笔,金额3635万元。同时,浦东对已发放的贷款情况进行排摸,对受疫情影响导致还款困难的对象进行重点跟踪和指导,对确有需要的企业允许展期一年还款。
线上招聘,就业连线“云”平台,助力大学生实现求职突围
三大平台促就业。推出“浦东人社减负稳岗扩就业系列服务平台”,包括不限时空、随招随聘的“云招聘”服务平台,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共享员工”服务平台,在线提供就业、劳动等问题咨询与解答的“一码咨询”服务平台。通过“端对端”的一键点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需求直达、在线呼应、精准对接;提供全方位线上就业服务,就业服务专员全程在线支持,为有需求的求职者提供“线上远程就业指导”,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集成推送政策服务。同时强化对退工人员就业服务,搭建平台,帮助员工“寻找企业”,帮助企业“寻找员工”。截止目前,新区共举办了近70场在线招聘活动,参加企业1657家,提供招聘职位近21090个,累计应聘求职28840余人次。其中,1-3月开展38场“网上春风行动”专项招聘会,涉及996家企业发布招聘岗位,浏览量达498145人次,求职数为11795人次;自2月下旬起,通过“浦东人才网”等平台共举办了8场公益在线招聘活动,参加企业293家,招聘岗位1090个,应聘5345人次;自3月起,累计举办20余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应届毕业生应聘量超过11700人次。
重点聚焦大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在当下疫情防控措施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许多高校毕业生没有在校或刚刚返校,就业信息不灵、应聘方式改变,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忙于复工复产,自保自救不暇,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很难确定用人招工计划,甚至或取消了既定的用人招工计划。任天爱,是上海电力大学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她找工作的节奏。“4月中旬开始找工作,受疫情影响,春季校园招聘会推迟、招聘单位少、职务选择面小、公开招聘公布的工资待遇与去年10月校园招聘会同类职务提供的工资待遇相对低一些,优质岗位竞争更激烈。”这些,都是摆在小任面前的难题。
有了云招聘,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了这个全新的招聘模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在浦东就业“云招聘”平台上,填报了个人信息,并在线投递了简历。没过多久,就等到了企业回复。经过线上和线下总共三轮面试,任天爱与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就业意向。找到心仪工作的她十分兴奋,对于这种新的招聘模式,更是赞不绝口。“效率更高,反馈更及时,平台也更广阔。线上的模式给企业和应聘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实现精准匹配。或许在今后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补充。”
据了解,面对今年这种复杂局面,聚焦大学生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自3月起,浦东新区2020年应届毕业生在线就业服务月在“云招聘”平台展开,累计举办20余场在线专场招聘会,涉及IT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汽车服务等多个产业专场以及张江、外高桥、临港等多个区域专场;4月中旬,浦东国企专场的高校毕业生在线招聘会成功举办,共有18家集团公司下属52家国资国企参与,提供岗位500多个,吸引到来自全球300多所高校的近5000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竞争最激烈的岗位应聘比达到180:1;4月下旬,联合新区团委、青联以及工商联分别举行青年专场招聘会和民营企业应届生专场招聘会,近50家企业参会,推出400余个岗位。5月上旬,首次针对应届生举办社工专场招聘,共33个街镇推出66个岗位,招聘251人。通过跨部门的协作,浦东新区将更多符合应届毕业生特点的企业和优质岗位引入云招聘平台,链接各大高校,精准匹配企业发展与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双向需求。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支持事业单位加大纳才力度,录用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招聘总量的70%,扩大“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中的高校毕业生规模,鼓励更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同时,整合新区各方资源,针对高校毕业生,深化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岗位精准对接;将有就业意愿的新区户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完善实名制精准服务,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促进人岗匹配。
此外,浦东还将围绕产业促就业,进一步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根据计划,将打造集技能人才培养、实训、课程开发、人才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新区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协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为浦东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优秀技能人才。
(稿件来源: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