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积极推进新版社保卡拓展应用
近年来,浦东新区大力拓展新版社保卡应用。自2021年在社区网点推行人社领域高频业务、便捷业务应用场景以来,获得广大群众好评。
今年,浦东新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依托数字化技术,再一次拓展社保卡人社应用场景。
以社保卡身份凭证作为切入口,开发了“应用社保卡人脸识别技术提升劳动能力鉴定效能系统”(以下简称“社保卡人脸识别系统”),切实改善群众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
多系统集成,“三重校验”匹配到人确保工伤基金安全
劳动能力鉴定人员身份的真实性,以及后续工伤等级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因此对鉴定人员身份的确认是重要关口。
1、身份信息校验
市民进入劳动能力鉴定办事大厅后,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调取社保卡人证库照片与实时采集到人脸信息比对,实现人证身份比对。
2、劳鉴信息校验
在刷卡后,根据前期预约数据反馈,系统即会提示非本场次鉴定人员或者无鉴定信息的人员,避免“冒检”、“代检”及闲杂人员扰乱鉴定现场,确保鉴定工作有序开展。
3、健康防疫信息校验
结合“大数据”平台建设,市民在刷社保卡核验身份、人证比对的同时,系统后台能第一时间掌握健康码信息,市民不用重复刷健康码,提升服务体验感,也确保了防疫安全性。
信息校验匹配到人,实现实人(人脸识别)、实卡(社保卡或身份证)、实库(鉴定数据库)、实码(健康码)四个环节集成,将人社工伤管理平台、社保卡管理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平台等多平台多部门架起数据桥梁,真正做到劳动鉴定全过程的真实、安全、有效。
协同高效,“一站式”智能叫号系统提高便民效率
针对以往劳动能力鉴定现场医检和面检阶段仅依靠人工叫号,现场秩序难以维持,较易引发鉴定人员不满的现状。社保卡人脸识别系统还加载了“一站式”智能叫号系统,采用智能排号算法,通过升级现场排队取号设备,优化排队取号流程,细化排队规则。
1、一站式智能叫号
市民在进入鉴定大厅,完成刷社保卡,读取人脸识别信息后,系统会根据其前期预约情况,打印出号码凭证,相应信息也会显示在大厅显示屏上。
鉴定专家通过系统自动抽取被鉴定人员,被鉴定人员根据自动叫号显示屏的提示,按序完成鉴定。
随机自动抽取的形式,杜绝了熟人鉴定和人情鉴定。
2、设置等待缓冲区
系统可针对诊室人流情况智能调整排号,从而减少专家空置等待,有效分流现场被鉴定人员,缩短整个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流程的时间。
3、实时跟进现场进度
工作人员可在系统后台实时监控整个流程和每一个被鉴定人员的鉴定情况,准确掌握每一个被鉴定人员的现场鉴定进度,确保每一个环节无差错、无遗漏、无故障。
归集全流程数据,探索民生服务“一卡通”生态圈
社保卡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全流程归集办事人数据、办事过程数据、窗口服务数据等规律,以便于统计后台记录并分析业务量、业务对象信息。
根据目前系统使用的数据分析统计,86.6%鉴定人员可以用社保卡证库信息进行比对,有部分市民已开通社保卡金融功能,说明目前工伤业务领域使用社保卡金融功能的基础已经具备。
下一步,浦东新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探索民生服务“一卡通”生态圈。
随着《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的正式实施,中心将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待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数据实时共通共享条件成熟后,探索长三角居民持当地社保卡也可在此系统上进行实时的身份认证比对,提高公众服务体验。
唯实唯先,善作善成。
应用社保卡人脸识别技术提升劳动能力鉴定效能系统从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再归集办事人数据、办事过程数据、窗口服务数据等规律,实现群众办事和劳动鉴定管理的便捷化、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进一步深化多领域“一卡通”应用,拓展“一卡通”应用场景,居民服务“一卡通”真正“通”起来。让社会保障卡真正成为群众享受便民、惠民、与民同心的贴心载体。
(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