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线上线下走流程 服务效能再提升

发布时间:2021-10-18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换位体验企业、群众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办事感受与难点堵点,深入了解基层一线窗口工作实际,推动人社惠民政策服务更好惠及企业、群众,近日,普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汪英姿带队来到区就业促进中心一线窗口,开展“局长走流程”专项活动,以办事群众和经办人员两种身份,对四项业务进行“全流程”体验,深探细究、优化流程,促进人社服务再提升。

  减时间提效能 争取做到“闪付”

  在中心职介窗口,汪英姿同志体验了“申请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业务,感受业务咨询、前台受理、后台审核等各环节是否顺畅。前台办事人员详细介绍了该政策的申请条件及办理所需要的材料,并对补贴审批流程及风险防控机制落实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讲解。汪英姿同志在对该业务受理全程的分析后发现该补贴实际到账速度较慢。通过当堂“会诊”,提出应尽量缩短领取补贴到账时间等建议,争取做到“闪付”。经过业务科室的努力,对后台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缩短了材料流转时间并加快了审核速度,最终在流程上将补贴发放时间缩短了半个月以上,并在次月就完成了实际操作。

  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旨在帮助减轻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负担,对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对补贴发放流程的优化及加速后,申请的高校毕业生将更及时的享受到政策。 

  贴民意解民忧 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在失保业务窗口,汪英姿同志深度体验了“外地户籍人员失业待遇转移”业务。目前,“外地户籍人员失业保险待遇转移”业务已经能够通过“一网通办”及“上海人社”APP线上办理,实现“零跑动”。但还是有不少外地户籍人员到现场来办理此项业务,主要原因是这部分服务对象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互联网操作不熟练。而线下办理此项业务需要申请人跑两次窗口才可办结,在日常办理此项业务时,有群众提出因申请材料准备齐全后还必须到窗口进行提交,往往需要在上海和户籍地之间两地来回跑动,希望可以有其他简便的方式来提交材料。

  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汪英姿同志与中心共同商讨,最终确定为减少线下跑动次数,通过快递方式寄送申请材料,工作人员收到完整材料后及时进行关系转移,并邮寄转移单给申请人,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零跑动惠民生 引导群众“居家办”“线上办”

  来到劳动力资源窗口,汪英姿同志现场体验操作了线上“来沪人员基本信息初始化”,仔细询问该事项“零”跑动的覆盖率,强调实现办事对象“零”跑动是最终目标,切实提升服务便民度。

  此外,汪英姿同志还作为经办人员体验操作“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肯定了该事项办理的流程顺畅、过程控制严谨,同时也对该事项零跑动情况进行了解,要求积极引导群众居家办,线上办。

  办理完每项业务后,汪英姿同志都运用“好差评”系统给办事人员“打分”。体验结束后,汪英姿同志继续开展现场研讨,要求中心针对各项便民措施完善、服务效率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等各方面重点工作,进一步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信任感、获得感。

 

(普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