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对标市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预调结合打出“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1-11-08

  青浦区香花桥街道占地面积62.18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街道,辖区内拥有一个市级开发区--青浦工业园区,落户实体企业数1520户,总用工人数9.9万人。香花桥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于2019年完成实体化建设,三年来,香花桥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对标市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实体化建设步伐,为构建劳资和谐企业、守护一方平安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多管齐下打造金牌阵地

  结合辖区劳资矛盾需求特点,多管齐下打造金牌服务阵地。强化硬件,提供“一站式”服务。调解中心建筑面积440平方米,其中受理大厅83平方米,集接待、咨询、受理、法律援助为一体,设有接待大厅、办公室、调解室、仲裁巡回庭等办公场所,配套办公设施设备,安装电子叫号系统和音频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劳资纠纷调处家门口“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和员工就近开庭。强化机制,建立规范化服务。香花桥街道和青浦工业园区联合成立企业劳资纠纷调处联席小组,建立村(居)处置劳资纠纷联动机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导、职能部门参与、村居配合、劳资互动”的工作格局,每季度召开联席成员单位工作例会,专题研究讨论专项工作。强化力量,打造精专化队伍。调解中心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和16名兼职调解员,其中2名被青浦区仲裁院聘为兼职仲裁员。组织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15人获得劳动关系调解员高级证书。同时街道总工会、司法所派出人员进驻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

  多措并举维护和谐劳资关系

  坚持预防和调解相结合,打出“组合拳”,维护一方劳资和谐关系。注重排摸预警纠纷,打好“主动拳”。街道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督,特别在各种节日和“进博会”召开前,对辖区内企业开展多轮全覆盖排摸行动,对存在不稳定因素企业进行研判,对重点企业采取街道领导包案方式,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及时整改到位。在工作中做到“四步法”,即“用工监督紧一步、宣传政策跨一步、化解纠纷快一步、后续回访跟一步”,使一批群体性劳资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注重协作处置纠纷,打好“配合拳”。调解中心与工会、信访、司法、平安办等各职能部门紧密协作、信息互通。辖区内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性劳资纠纷,各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到场调处,成功调解了一批因企业关闭、短期用工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注重服务化解纠纷,打好“调解拳”。通过街道门户网站、社区宣传栏等媒介公布调解中心联系方式,积极回应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打好劳动保障“预防针”。利用网络联线、微信会议等方式推出线上调解服务,并针对听障等特殊人群,配置手语视频设备,使调解员快速准确了解听障人士诉求,尽快为其解决劳动争议。

  多方联动凸显亮点与特色

  充分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和企业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家门口劳资纠纷调解品牌和亮点。建立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2019年4月成立周振波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原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农民工周振波每周二下午坐堂,为职工和企业提供劳资纠纷咨询调解等服务,强化应援尽援,凸显维权服务特色。截止目前,周振波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接待来电来访220余人次,调处纠纷30余件。组建X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利用工会优质建会企业贴近会员的优势,在企业内创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时发现潜在争议,实现对劳动人事争议的有效拦截。截止目前,299家企业已初步构建对企业员工服务的内部调解组织。搭建法律学习交流平台。每2个月一次开展法律沙龙活动,由专业律师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为企业人事和工会干部讲解和探讨最新法律规定和劳动关系争议处置。三年来共举办法律沙龙21次,参与人数达5200多人次。此外,开展企业人事培训40余场,旁听仲裁庭审12场,“服务快车”进企业50余场。使企业及时掌握新政策、新规定,避免因疏忽而产生不必要的劳资纠纷。

  今年10月,青浦区香花桥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荣获上海市第一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称号。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休止符,满足群众需求永远在路上。下一阶段,香花桥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使问题更准、措施更实、效果更好,让企业和劳动者共享高品质的劳动保障服务。

  (青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