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打造智慧仲裁体系,护航和谐劳动关系
青浦区人社局始终秉持“文明创建与仲裁职能相融合”的理念,以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核心,将文明创建贯穿于调解仲裁全流程。通过构建"FAST"维权卫士服务品牌、打造智慧仲裁体系、创新调解仲裁机制,实现劳动争议化解效能与文明服务水平的“双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保障。
一、机制创新,打造文明创建“主引擎”
以多元共治构建调解新格局,围绕“战略赋能区”建设目标,主动融入区域治理现代化体系,建立“三级调解网络”:在街镇设立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协调中心,在行业层面成立快递物流、建筑行业调解委员会,在企业内部推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调解+仲裁”无缝衔接,将70%的争议化解在基层。以标准建设规范仲裁流程,建立调解优先与快裁提速双轨机制,制定标准化速裁方案,对简易案件实行人工筛选分案,依托要素式庭审模式,大幅缩短庭审及文书制作周期。同时,深化“智慧仲裁庭”建设,推进庭审记录智能化、远程开庭可视化及档案归档电子化。通过规范办案流程与强化服务意识,仲裁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显著提升,切实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服务优化,唱响文明创建“主旋律”
围绕“Fast”维权卫士服务品牌,创新“一口受理”服务模式,整合仲裁、信访、监察资源,实现劳动维权一口办。同时在案件处理中前置就业需求评估,对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建立台账登记,提供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模式,帮助劳动者在维权时同步获取就业资源。在优化受理大厅功能方面,与工会、司法联动,在受理大厅设立专项服务窗口,提供法律援助及人民调解等服务。组建“裁智惠企”普法宣讲团,不断夯实品牌建设的实质和内涵,常态化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并在大型社区设点提供仲裁咨询服务,为劳动者提供免费咨询。结合三八妇女节、岁末年初等节点,针对女职工、农民工等特定群体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开展专题宣讲。建立“庭审观摩+案例宣讲”双轨模式,与劳动保障协会合作,每月安排典型案件观摩,同步开展“以案释法”教学。制作《劳动维权指南》动画短片、典型案例情景剧等,通过“青浦人社”公众号推送,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队伍建设,夯实文明创建“硬支撑”
构建全方位培训体系,实施“青蓝工程”,通过“老带新”结对、模拟庭审演练、裁决文书大比拼等方式,系统提升仲裁员法律适用和矛盾化解能力。同时,建立无庭日学习制度,联合中片区仲裁院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等,持续提升队伍的专业能力。打造专业化服务标杆,成立俞华军个人调解工作室,推行“依法、明理、公正、用情、推己及人”五位一体调解法,专业化地协调处理区域内群体性劳动关系。近年来,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先后获评“市文明单位”“市五一劳动奖状”,并多次荣获市调解仲裁工作优秀奖。仲裁员邵玉莲荣获“仲裁专家”称号,区仲裁委指导的华新镇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协调中心获评“全国金牌调解组织”,专业能力获市级部门高度认可。
四、协同赋能,激活文明创建“新动能”
签署《长三角区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区域青吴嘉三地联动巡回仲裁庭合作方案》《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标准实施工作备忘录》等多项跨域协作文件,建立互聘巡回庭仲裁员制度,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实现案件的跨域受理与联合调解。二是深化多方联动体系。与法院建立裁审衔接机制,明确工资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高频争议以及新型、疑难案件的裁审标准,统一裁审尺度,同时定期开展裁审联席会议,通报典型案例,研究解决裁审分歧,从而提升裁决公信力;对工伤认定争议、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复杂案件,与检察机关建立“提前介入、联合调解、快审快结”协作机制。检察机关在仲裁阶段提前介入,通过参与案件研讨、提供法律监督意见等方式助力厘清争议焦点。通过共享案件信息数据、联合制定“一案一策”化解方案,强化法律监督效能,实现争议化解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青浦区人社局以文明创建赋能仲裁工作,用法治温度护航企业发展,以创新实践维护劳动者权益,为打造长三角劳动法治示范区贡献仲裁力量,让文明之花在劳动关系和谐共处中绚丽绽放。
(青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