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世赛项目 走近职业匠人,扎根一线展技能工匠风采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延期至2022年在上海举办。在筹备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期间,为了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匠人故事”,展现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成就和水平,《乐业周刊》持续推出“技通职场”系列报道。本期我们走近汽车技术、飞机维修项目的一线技能人,倾听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成长经历。
一线汽修技师陈黎明:
做汽修行业的“斜杠青年”
汽车技术作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比赛项目之一备受外界关注。从小就对电气十分感兴趣的陈黎明就是汽车技术的一位从业者,也逐渐从一名公交公司实习生一路成长为上汽集团捷能公司的“上汽工匠”。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普及,他专注于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在技能发展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坚守源自热爱
陈黎明从小就喜欢琢磨电气,在校学习的时候,他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也对机械十分感兴趣。“我想学一门技术。”这成为他内心逐渐萌生的想法,于是毅然选择了汽车维修专业进行深造。
工作服上沾满了油渍、刮风下雨时在露天维修、刚熄火时发动机和车厢的“热火朝天”……在公交公司实习的时候,累、脏、苦是避免不了的。“身边很多同学都转行了。”为什么始终坚守?他坦言,这正是源于自己对于汽修行业的热爱。
入职上汽集团后,全新的工作环境对陈黎明的学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前实习的时候接触的大多是柴油类型的公交车,到了上汽后接触的都是汽油类型的汽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陈黎明利用工作之余积极考取相关等级证书,并在学历上也有所提升。在他看来,想要在汽修行业站稳脚跟,有所作为,需要持续创新,始终保持学习和进步的状态。
很快,他就熟悉了汽车电气的工作原理,擅长试验台架高低压线束、信号转接箱等电气件设计制作,以及各类电器工具、设备和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维修;能对照电气图纸,飞针引线,制作的台架线束完全达到整车线束级要求,被公认为“电气能手”。
随后,陈黎明就从基础的汽车维修工作进阶到汽车开发岗位,成长为测试科实验室技师组长,主要负责配合工程师做汽车及试验样件的测速、台架、进气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在试验初期的开发阶段,我要做的是避免试验件安装及操作失误,以免拖延试验整体进度。”
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经验,现在的他还带教了两名电气技师,并与其相互学习进步。“我也会与同事分享一些自己在机械工装制作、整车维修排故方面的思路。”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方面取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创新驱动成长
如今,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上汽集团也顺应大势,成立公司级技师工作室——绿芯技师工作室,主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作为技能带头人,陈黎明主要负责汽车试验样件、信号转接、高压转接等方面的优化。“随着项目的增多,虽然工作节奏加快了,压力也很大,但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全新的样机,并不感到枯燥。”正是秉持着这份对新事物时刻保持热爱和兴趣的心,陈黎明每天的工作都充满了动力。
职业技能二级、公司能级T6级、上汽工匠……在上汽集团工作的近十年,陈黎明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他曾为后辈们做的名为《新能源技师践行工匠精神》的演讲,也激励着无数同学。目前,他还积极申报了上海市首席技师资助项目。
“接下来我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更多与新能源相关的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目前我也在准备全国机动车检测维修人员的专业考试。二是重新巩固前两年在电器维修方面的知识,希望在研究实验室的设备维护上展现一技之长。”对于未来,陈黎明心怀目标,对于同领域的年轻人,作为前辈的他也寄予了厚望:“希望‘后浪们’不断深化对汽修行业的认识,学会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乘风破浪’。”
【世赛寄语】
希望选手们扎实打好专业基础,赛出好成绩,让“中国技能”闪耀在“世界舞台”。
飞机维修一线技能人才叶桦:
为“航空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飞机维修作为世赛项目之一,是技能人才们摩拳擦掌的“竞技场”。 春秋航空工段长叶桦是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一线技能人才,作为航空事业的幕后英雄,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他从未抱怨过一句辛苦。因为在他的内心始终有一个愿景,就是坚守岗位,为我国民航事业出一份力。
适应各类工作环境
提升专业维修技能
作为一名85后,叶桦从小就对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年顺利报考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后,他学习了很多与飞机发动机和飞机系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亲自上机实操数次,对飞机专业领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期待能够以此为职业,奋斗终生。
“8年前,我正式入职春秋航空公司,负责飞机的航线维护工作。”回忆起当年初出茅庐的情景,叶桦记忆犹新。作为新手,如何尽快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唯有积极请教,多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真正掌握技能。就这样,他凭借多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逐渐独当一面,并晋升为班组长。“公司每年都会举办技能比武大赛,以练来提高技能。今年我带小组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叶桦笑着说。
如今,作为班组长兼中级放行工程师,他主要负责航空器每次起飞之前的检查和适航放行工作。露天的机坪,夏天酷暑难耐,冬天格外寒冷,这样的维修环境对叶桦的身心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夏天的台风季。“台风来的时候,飞机出现了空调故障,对旅客的舒适度包括飞机的增压系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天夜间,叶桦和团队顶着狂风暴雨把部件修好,保证了飞机空调系统的正常运作。“一般航后维修时间都要5—6个小时,每次夜里通宵工作结束,我们都能在机坪上看见日出。”虽然辛苦,但他的内心非常满足。
疫情期间毫不松懈
助力民航梦想腾飞
工作至今,有很多次年夜饭都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是作为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民航人,叶桦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说起最自豪的一次经历,他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泛起笑容。“去年有一架飞机的两台发动机都无法正常启动,我和团队六人带着所有工具,紧急赶到昆明当地排故,足足修了一天一夜才收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照在机翼上,飞机缓缓划出轨道,飞向蓝天。“机长一个劲儿地对我们竖起大拇指。”看到自己的技术得到机组的认可,叶桦内心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航空业造成巨大冲击,航班数量锐减,但对叶桦来说,工作量却更大了。“每一驾落地的飞机都需要彻底消毒。”一旦发现有发烧的旅客,叶桦及其团队就要把飞机的气滤直接换掉,避免滋生病毒的可能性。身处机场一线,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他也在努力确保每一位登机乘客的安全。
“做好这份工作,强健的体魄是前提,同时也需要具备敏锐的思维。”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叶桦发现有些飞机的显性故障很容易被发现,但是也存在不少隐性的“疑难杂症”,这就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摸索。除此之外,对英语的熟练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绝大多数都是英文资料,知识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保证不落后。”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进下,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作为一名航空人,叶桦对这份事业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他坦言,自己将不断加强技艺,为实现祖国的民航强国梦贡献力量。
【世赛寄语】
希望青年小将们加强学习,互相交流,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来源:乐业周刊第114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