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翁汇红:鼓励青年人提升技能应对挑战

发布时间:2020-11-09
  分享个人技能发展经历,鼓励更多职场人磨砺技能、提升职场竞争力,参与多场嘉定区“周周招聘会”提供公益指导,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宝钢集团技能大师翁汇红在参与志愿职业指导的两年时间里,始终觉得为咨询者服务是一件值得长期坚持的乐事。已累积参加六十余场志愿服务活动的翁汇红分享了他从技能大师“转型”为志愿职业指导者的感受。
 
  发挥技能优势助力职场人发展
 
  提到自己参与的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服务,翁汇红拿出了一个制作完整的幻灯片。里面记录着他从2018年至今参与过的志愿服务现场照片与感受。
 
  2018年,宝钢集团技能大师翁汇红临近退休,本着发挥个人余热的想法,翁汇红报名并加入了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如今已正式从本职岗位退休的翁汇红在志愿就业指导的岗位上继续发挥能量,已累积参与了60余场线下招聘指导活动,几乎每月会参与两场招聘会,现场为咨询者排忧解难。
 
  翁汇红曾在嘉定区的相关分享讲堂上讲述过个人的技能发展经历。翁汇红在焊接领域已从业三十余年,从一位基础焊接工,一步步精进,并成长为企业的首席工程师、工艺研发高级经理、焊接专业技术带头人。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翁汇红结合工作实际,发明、申报了8项国家专利,也曾获得过宝钢科技特等奖。
 
  在参与系列活动中,翁汇红发现不少处于制造业的咨询者会来提问他有关职场转型的事情。学习了一项技能,工作一两年后感觉毫无成绩,该放弃还是继续坚持?不少咨询者带着类似的问题找到了翁汇红。“学好一项技能通常需要1—3年时间。其实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翁汇红常用自己的技能发展经历与咨询者贴心交流,他自己在30年来为了做好一件事——焊接,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坎坷,也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在提升个人技术的路上,需要坚持再坚持。“勇于攻克困难,积极创新方法,才能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翁汇红表示,在制造行业发展,需要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要对个人短期、中期、长期技能发展有着明确的概念。在这过程中,提升个人技能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最少需要2年的沉淀、打磨期。“技能从业者并不是走‘短平快’的路线。”翁汇红分享道,有职业技能发展意愿的青年人更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此外,翁汇红也建议青年人熟练掌握两个及以上的技能,以提升个人应对职场变化的能力。“打个比方,我原来一直是学焊接的,后续自学了模具设计,学了之后,拓展了原来的工作领域。这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服务街镇居民,提出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在嘉定区,“周周招聘会”是一大公共就业服务的特色。翁汇红志愿指导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周周招聘会”上。
 
  翁汇红观察到,嘉定区工业发展较为集中,工厂数量多,不少咨询者是在工业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职场转折。在咨询过程中找到“病因”的同时,翁汇红也会提出对应的指导建议。
 
  “翁老师,我57岁了,最近被厂子辞退,目前还是想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却不知道从哪下手。”咨询者在招聘会上收获无果后,找到一旁提供咨询服务的翁汇红寻求帮助。无优势技能,无亮眼的工作经历,在了解咨询者上述的情况后,翁汇红建议他学一个技能突破目前的求职瓶颈。“比如你可以考一个驾照,应聘工厂运输司机,这也是基于你目前情况下,有效的技能突破口。”翁汇红从技能提升角度提出的建议让咨询者豁然开朗。翁汇红后续在咨询追踪后了解到,这位咨询者在取得驾照后,很快便找到了一份运输物资的工作,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
 
  翁汇红的大部分时间在嘉定区南翔镇的招聘会上“坐镇”,给咨询者们职场“把脉”。他观察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困惑愈发明显。近期,一位大学毕业两年的咨询者找到翁汇红,倾诉他很难合群,因与同事难相处最终辞职,离开了企业。对这个咨询案例,翁汇红从心理疏导的角度建议他“打开心门”,逐步提升个人的交流技巧,在不断强化沟通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突破口。
 
  以技能人角度传授经验,多元化为就业赋能
 
  翁汇红平时也会服务对接到不少年轻人。2019年,一位23岁的年轻人在父母的陪同下找到了翁汇红。咨询者之前在市区里一家酒吧上班。每天不规律的作息状态让其父母越发为孩子担心,想为孩子找一份作息规律的工作,却毫无头绪。咨询者也经历了多次求职,却屡屡失败。加之身上有大面积的伤疤,他逐渐对求职丧失了信心。翁汇红回忆起这个案例时分享说,该位咨询者因个人身体缘故,较难找到与人长期直面接触的岗位。在现场进行心理疏导与鼓励后,翁汇红建议咨询者将简历投递重点放在类似仓库管理类岗位,即很少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上。最终,这位咨询者找到了满意的新工作。
 
  [职业问答]
 
  问:您个人是专业技能人才,想请您从您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从青年人职业规划方面,分享一些建议。
 
  答:如今我们主要引导年轻人先就业再择业。就业后个人可以制定3年工作计划,哪怕是从简单的计划,学习某个技能开始。此外我们也常建议年轻人不要“跟风跳槽”。之前咨询时遇到年轻人和我提到,自己的朋友跳槽去哪里哪里,工资上涨,发展良好。其实跳槽过程中忌讳“盲目”二字,在不熟悉个人发展情况和企业情况的时候,尽量不跟风,冷静选择。毕竟短时间内多次跳槽会给企业面试方带来不稳定的感觉。
 
  谈到技能,也建议青年人最好有2个及以上的技能。如果企业后续有波动或调整,技能可提升个人的应对能力。
 
  问:您参与了60余次线下职业指导服务活动,您观察到目前职场人职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呢?
 
  答:年轻人比较倾向于从事个人感兴趣的事情,甚至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不做了,一般还是鼓励青年人多尝试,在职场努力奋斗。
 
  在互联网时代下,观察到不少年轻咨询者对企业,对岗位的了解是从网上获得的,其实企业内的实际情况与网上透露的有所差别,一定要通过在第一线的从业者,了解更多情况。
 
  问:从您的观察来看,后疫情时代,招聘的供需两端有哪些变化呢?
 
  答:首先观察到的是疫情发生后线下的“周周招聘会”暂停了一段时间,大概到6月才陆续恢复。恢复线下招聘会后,我作为志愿团成员参加了几场大型招聘会。明显感觉到招聘市场来求职的人更多了,而且今年跳槽咨询者比较多。整体而言,职场流动较大。这过程中会有更多机遇,也更需要年轻人提升技能,应对挑战。
 
(来源:乐业周刊第114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