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世赛项目 走近职业匠人,深耕技能 传承发扬“工匠精神”
2022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上海举办,为了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匠人故事”,展现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成就和水平,《乐业周刊》持续推出“技通职场”系列报道。本期我们走近移动机器人、时装技术项目的一线技能人,倾听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成长经历。
移动机器人专家唐旋来:
让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为人们提供精准化服务
多年来,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合伙人唐旋来怀着对移动机器人事业的热爱,带领团队聚焦、深耕的同时,也见证着人工智能行业的逐步发展。今年,在导引机器人、酒店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的基础上,他们研发推出了消毒机器人和医疗配送机器人,以智能抗疫,继续造福人类。
为梦想放弃高薪职位
研发多款移动机器人
“我们擎朗主创团队早在大学起,就尝试进行机器人、智能车等的创造发明和应用。大家都是坚信技术能够改变生活的人。”出生于1986年的唐旋来是一名“技术控”,当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后,他就立志成为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用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
那时除了上课,其他时间他都“泡”在启明学院,进行机器人的发明和创造,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我跟同学们自由组队,大家一起参加挑战杯、全国电子线路设计大赛、智能车比赛等,战绩卓越。”对他而言,那段为梦想而奋斗的经历,虽然青涩,但充满了激情,至今难忘。尤其在那里,他认识了擎朗创始人李通以及其他元老级人物,大家在项目合作与比赛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4年后,不同于其他成员走上社会接受行业历练,唐旋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其间,他深入研究、学习算法等技术,并在导师的带领下尝试进行应用场景落地。转眼到了毕业季,喜欢挑战的他来到上海并成为了一名外企算法工程师。在一次次项目攻关和历练中提升个人技术能力和水平,逐步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器重。
2015年的一次聚会中,擎朗创始人李通讲述了自己的多年逐梦历程,让唐旋来感动不已。深受触动的他,开始思索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最终,他毅然辞职,离开高薪岗位,加入擎朗并担任公司技术合伙人。“我们租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十几个人在一起办公,研发产品。”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公司的第三代产品样机正式推出市场前,为了保证产品正常运行,团队提前一周就开始轮流加班,进行机器人功能测试、调整和升级。“前一天,团队成员还在彻夜加班,当天,他们依然早早来到商场,进行各种布置与准备工作。”尽管疲惫,但大家依然抖擞起精神。对他们而言,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如今,让唐旋来倍感自豪的是,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日前已经在上千家知名餐厅投放使用,深受顾客欢迎。与此同时,产品还远销海外,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部分餐厅为顾客提供传菜服务。
智能抗疫
调度机器人提供“免接触”服务
疫情发生后,擎朗智能团队在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带领下成立联合研发、运维、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健康安全专项小组”,快速调度多台送餐机器人,为隔离区提供安全、卫生的三餐“免接触”配送服务。
“大家连夜从全国各地奔赴疫区驰援,担当勇敢的送餐‘逆行者’。”唐旋来透露说,在擎朗智能专项小组成员连夜加班和高精度部署下,擎朗送餐机器人不辱使命,在连轴转的送餐服务中,安全稳定运行,也获得了隔离区人们的一致肯定和赞扬。此外,团队还研发并生产了消毒机器人、医疗配送机器人,满足市场需求。
唐旋来深知,唯有继续踏踏实实,在行业内深耕、坚守,探索更多落地应用场景,才能让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为人们提供精准化服务。“只要认定了,就要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世赛寄语】
希望大家持续保持对于机器人的热爱。除了技术打磨,还要思考如何规模化落地,真正造福大家、造福人类、改变世界。
时装技术人才石文迪:
在专注和坚持中磨砺技能让服装更有温度
入行多年来,石文迪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打板、面料到工艺等都严格把关,立志将时装技术进行到底。在她看来,时装设计的市场还在持续不断增长,对于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在日益提升,唯有在专注和坚持中磨砺技能,才能掌握扎实的技术功底,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同时,她坚信,所有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只为让衣服更有温度,让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因热爱一步步坚持
离梦想越来越近
当年,在东华大学就读服装设计专业时,石文迪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还与同学们一起头脑风暴,创意并设计属于自己的服装。“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激发了我对于服装设计的兴趣,希望做好这份事业。”毕业后,她来到意大利,继续攻读服装设计硕士。不同文化与设计风格的吸收、学习,让石文迪收获颇丰,深受启发。
“我在意大利一家一线男装品牌公司工作,负责服装的设计、开发等职责。”对石文迪而言,那段在国外就职的经历,让她开始将多年理论与服装实践相结合,在开阔眼界的同时,积累了相关行业经验。
回国后,她又来到独立设计师品牌公司就职,磨炼提升的过程中,她逐渐成长起来,获得行业的认可。
“2017年,我辞职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了自己的服装品牌,继续在行业领域内深耕。”作为上海未檬服饰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石文迪带领团队开始了一次次的摸索、突破和技术创新之路。
对她而言,款式的绘制、图案的设计、面料的选择等,都越来越游刃有余。“困难的是,要做自己的品牌,需要从前期产品设计到后期的生产、销售,甚至售后,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商业合作,都要考虑并全盘负责。”石文迪感慨地说。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品牌发展遭遇了瓶颈。如何满足不同年龄段顾客的需求?怎样找到适合自身品牌的服装风格?思考并总结经验后,她带领团队做出了调整与改变。“之前,我们的衣服板型偏小,风格也比较中性化,为了扩大顾客人群,我们将板型调大,风格也更加女性化,逐渐得到顾客们的喜爱。”就这样,他们逐渐摸索出了适合的发展方向,并且越来越好。
如今,在多年行业历练中石文迪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她看来,对于服装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还要从审美品位、出货速度、服务等方面综合提升。
秉持“工匠精神”
在创新中构建新故事
谈及创新,石文迪坦言,每一季度从创意灵感到产品设计,团队都在不断的头脑风暴中探索、优化并持续创新:“我们一直都在创造钻研新的服装廓形结构,绘制新的插画印花,构建新的故事。”
在她看来,时装设计的市场还在不断增长,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也更加综合。尤其各类比赛中,选手需要综合运用服装设计、制板、排料、制作和熨烫等多种技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诸如款式设计、半身裙制板排料、立体裁剪和女装设计制作等不同模块。“除了争分夺秒,还要展示对面料把握、对服装整体结合现场设计的能力。”多年的行业历练,让她深知,时装技术更能彰显“工匠精神”,技能人员尤其要注意精准化、精细化的操作,同时也要注意安全生产,提升环保意识。
“匠人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服装技术人员的匠人精神体现在对每一个工艺细节都追求完美,体现在对板型、廓型的专注,体现在继承传统中的创新等方面,未来还将不忘初心,坚持创作。”对于接下来的发展,石文迪充满了信心。
【世赛寄语】
祝大家在比赛中尽情展示自我,展现在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水平,同时在相互学习和技能切磋中,获得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感悟和进步。
(来源:乐业周刊第117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