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小将在全国舞台诠释工匠精神
比赛开始,机器打开,顾俊杰抿着嘴唇向机器输纸,耳边是熟悉又陌生的轰鸣声。一台马力全开的印刷机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容不得半点差池。最终,凭借沉稳与仔细,顾俊杰勇夺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金牌。其实,在日前落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有无数技能小将脱颖而出。上海代表团共派出97名选手、83名裁判员、86名教练,参加全部86个项目的比赛,共取得了10金10银7铜和45个优胜奖的成绩。
激烈比拼
10枚金牌收入囊中
上海代表团所获得的10枚金牌获奖项目分别为世赛选拔项目中的网站设计与开发、印刷媒体技术、货运代理、车身修理、花艺、健康与社会照护、管道与制暖、水处理技术、精细木工,以及国赛精选项目中的信息网络布线。
记者了解到,此次获得奖项的不少参赛者还是学校在读的学生。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学生朱珂和该学校艺术学院学生马梓轩分别代表上海代表队获得了“国际货运代理”赛项金牌和“时装技术”赛项的优胜奖。
备赛期间,朱珂从早晨八点学习到晚上十点,基本上告别了假期和娱乐。“与我一同竞争货运代理项目的还有来自上海交大和同济大学的学生。”朱珂坦言,入围上海集训队的路并不好走,在激烈竞争中,她不断强化商品编码查询、国际货代、商务单证制作的整体能力。对她而言,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也是展示自身技能风采的重要舞台。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介绍说,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备赛训练,两位姑娘将技能水平在国家技能赛场上充分展现。
参与时装技术比赛的马梓轩赛后则表示,这次比赛让她学会了很多,也在训练中提升了自己的意志力。“起初进入服装设计专业读书时,就告诉自己,虽然很多小伙伴进入了大学读本科,我在专科学校就读,但也可以通过技能证明自己。”如今,马梓轩站在了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对于自己的未来,她更加自信。
沉着应战
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聚集了最聪明的头脑、最灵巧的双手和最身经百战的强大心脏。有资格站在赛场上的选手往往都有共通之处,他们年轻且眼中有光,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心理素质。“大家都是技能型人才,人才中的人才。”一位带队老师评价道。
对手的强大让选手们充满挑战,但更大的挑战还是来源于自身。
在此次印刷媒体技术项目比赛赛场,来自上海的青年小将顾俊杰发现,纸的速度要比往常慢了半秒。“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他回忆,考题的要求是在十五分钟内印制好500张成品。而纸张晚到,可能使规矩无法实现对纸张的正常定位,从而引起套印不准,前功尽弃。
排查、检验、校准、启动,比赛现场,顾俊杰闷声来了一套“教科书”般的处理流程,准确无误地调整齿轮啮合关系来配合时间节奏。最终,他勇夺该项目的金牌。回忆当时的情景,顾俊杰坦言,在比赛过程中,不少人都遇到了纸张晚到的情况,而克服困难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在他的教练看来,顾俊杰的沉稳与成熟显得难能可贵。“在平时训练中,有时候遇到困难和意外时,我们教练一时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找出解决方法了。”
永不止步
力争在国际赛场上再创佳绩
“同龄人可能喜欢打王者荣耀,我喜欢的确实有些不同,喜欢做木工。”精细木工的金牌获得者孙岩是一名18岁的大专在读男生,在三天的比赛中,基本上每日要进行6-7个小时的高强度木工技艺比拼。
谈到为何选择从事技能,学习建筑学的小孙告诉记者,入校后他就加入了“木工”社团,从此喜欢上了木工设计领域。最终经过专业训练,他摘得了该项目的金牌。欣喜之余,对于未来,小孙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今后从事木制品私人定制的工作。”
车身修理是上海的传统优势技能项目。此次的全国技能大赛上,上海选手李杰与此前的世赛获奖选手一样,也来自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是世界冠军们的师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专业训练的他在该项目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金牌选手的车身修理能力到底有多强?其教练丁志鹏介绍说,目前李杰可以观察到车门2毫米至3毫米的高低凹凸不平,用钣金技术可以将车门平整修理至误差0.5毫米以内,达到足以喷漆的水准。
技能之路无止境,据悉,上海选手在46个世赛项目上成功晋级,顺利入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斗志和奋勇争先的精神,全力训练,力争在国际赛场上再创佳绩。
(来源:乐业周刊第117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