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门全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聚焦急需紧缺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5万人次

发布时间:2024-09-03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上海始终将技能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引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特别是去年3月《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实施以来,本市各级人社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广大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切实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现有技能人才总量结构与产业发展需要不适应、技能培养供给与劳动者就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依然存在。为此,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5万人次”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着力培养大批符合就业导向、契合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今年截至7月底,本市已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2.34万人次,同比增长24.8%;高技能人才新增数量占各等级技能人才新增总量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28.5%提高到36.0%。上述人员中用人单位评价发证的有0.35万人次,社会化评价发证的有1.99万人次。新增高级工中排名前五的职业(工种)分别为:育婴员,0.39万人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0.21万人次;电子商务师,0.18万人次;劳动关系协调员,0.15万人次;供应链管理师,0.13万人次。

  为高质量完成“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5万人次”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年初以来,上海人社部门一方面加强责任落实,完善工作机制。将该指标纳入年末各区稳就业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按月调度通报。青浦、闵行、嘉定等区压实属地责任,加强区镇联动,协同发力。另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聚焦“3+6” 重点产业和社会需求量大但供给不足的民生领域,发布《本市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版)》,涉及100个职业(工种)。对参加目录内评价且获证的人员,给予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出台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升技能水平的政策文件,落实“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截至7月底,本市37所高职及以上院校的4000多名毕业学年学生考取高级工证书。较去年同期相比,院校数增加7成,获证数翻了6倍。与此同时,各区人社部门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比如:徐汇区将本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建设的行动方案纳入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浦东新区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出台促进技能人才发展的若干意见。

  此外,在全力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过程中,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积极发挥用人单位自主开展职工技能评价积极性;分批次遴选评价项目及评价机构,加大社会化评价供给力度;广泛举办“月度主题赛”,帮助劳动者“以赛提技”。加强供需对接,做好精准服务,比如:静安、杨浦、长宁等区为重点企业申报用人单位评价提供全过程指导;奉贤、宝山、虹口、金山等区在发动职业院校毕业学年学生参加高级工评价的同时,指导相关院校申报院校类评价机构。普陀、松江、崇明等区积极联合民政、教育等部门,开展了养老护理、育婴员等一系列竞赛。同时,多措并举提升实事项目知晓度,大力营造关心关爱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比如:各区人社部门普遍开展了培训评价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的宣讲活动。黄浦等区人社部门联动国资、工会、工商联、街镇等部门,通过各类官方微信号持续推送培训评价政策。

  下一步,上海人社部门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新增培养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4.5万人次”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构建“数量多、时效强、结构优”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格局,努力为上海加快推动“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