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中国西点烘焙梦之队奔赴虎年,坚强后盾是她!
发布时间:2022-01-30 11:30
马上就是除夕了
很多人已经和家人团圆
释放思念、体味幸福
也有人留在他乡过年
在“云”上传递牵挂
有这样一群追梦人
选择与“甜蜜”为伴
奔赴虎年
2022年新年,在刚刚结束的第22届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中,95后青年宋健、樊良灏荣获金奖和银奖,将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轻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021年1月至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国家队选手段东旭进行赛前集训,在中国集训队首次阶段考核(12进5)中晋级第四名。
2021年9月,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西式面点师项目,上海代表队学生组选手马新茹荣获金牌,教师组选手朱奕荣获铜牌。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点烘焙追梦人。干文华是他们的护航人,也是他们的“干老师”。从籍籍无名的小学徒,到西点烘焙界声望颇高的“干老师”,干文华走过30余年。
干文华,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技术总监、首席技师、校长。她为全国西点烘焙行业培养了千余位高技能人才,其中近20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她曾任职于上海马哥孛罗面包食品有限公司20年,是“西式面点师高级技师”,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轻工“大国工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中国饭店业西式面点师高级评委。
她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烘焙(国赛精选)项目裁判长、“干文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西式面点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副主编……
是传承者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干文华进入烘焙行业,在上海著名的西点烘焙企业上海马哥孛罗面包食品有限公司担任面包学徒工,从打面、做沙拉酱学起,师从上海西点烘焙翘楚边兴华、刘正火和蒲玉莲大师,刻苦学习,钻研技艺,继承老一辈西点大师的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海派西点技艺。
勤恳学习,真诚求教,干文华的技艺日见增长,基本功越来越扎实。勤奋是干文华开启西点烘焙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她比工友们更努力。搅打面团,分割造型,打沙拉酱,做菠萝皮,开起酥面,卷羊角包……公司的产品她一件一件轮着做过来。
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烤箱前,有时候通宵熬夜赶做产品,对体力和耐心都是个巨大的考验。做面包、做西点、做蛋糕、做月饼,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背后一定是有不寻常的付出。
“每一个做烘焙师的人,身上都有几块伤疤。那些伤疤,既是记忆,也是勋章。”看着手上缝了三针留下的疤痕,干文华意味深长地说道。
从学徒工到技术总监,干文华的窍诀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别出心裁、精致无比,这就是工匠的精气神”。
用光照亮别人,也是老一辈西点大师留给干文华的工匠精神。边兴华是干文华高级技师班的老师,虽然身为大师,却依然保持着极高的求知欲,她当时在病榻上还毫无保留地编写教材,指导干文华参加比赛。
“这种对学生毫无保留的无私师德和对西点烘焙事业的孜孜追求深深地感染着我。现在的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要尽己所能地给学生们更多帮助。”每每提及,干文华感动至极。
是开创者
多年来,干文华的教学能力和技术革新一直挂在烘焙热搜榜上,长盛不衰。她不仅仅是出现在各大烘焙赛现场的评委和裁判,还是很多热卖产品的研发人。每一声“干老师”,都是对她多年持守烘焙的最大褒奖。
她曾开创了巧克力糖团塑形技艺和下午茶甜点制作;改良稀奶油工艺配方,提高裱花稳定性,填补国内空白;改良发酵工艺,用自己培养的天然酵母制作面包。
1995年,马哥孛罗出了一款风靡一时的丹麦吐司。在当时的三联书店,每天能卖掉七八百条,成为当时的销量神话。这是干文华创造的传奇。
这个被称为无心插柳的“丹麦条”还有个小插曲:丹麦吐司在成型的时候,为了边缘整齐美观,会切下很多边角料,大部分的边角料都难逃被扔掉的厄运。干文华心疼这些边角料,便在上面撒上椰丝,重新烘烤加工,一种名叫“丹麦条”的新产品就诞生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马哥孛罗把“丹麦条”推上市场,成为了当时热卖榜单中的一个“爆品”。干文华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食物是有生命的,不浪费食物,让更多的人享受美味。
当时有工友们说“做面包蛋糕的,读书没啥用”。干文华可不这么想。2005年,干文华去江南大学学习食品工艺(焙烤)专业,读完了专科和本科。
她还曾多次前往法国、日本学习先进的烘焙技术,把西点鼻祖的技艺融到中国传统烘焙中,形成用料讲究、口味新颖、造型时尚的现代海派西点特色,也练就了制作海派西点的绝技绝活。
做西点,做蛋糕,做面包,读书,考证,做培训,参加比赛,做评委,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一路走来,干文华都是一边做一边学,不断积累。
在国内烘焙培训行业,干文华率先创立“干氏快速独门教学法”。为使零基础学员快速掌握技艺,干文华将几十年的经验倾囊相授,独家工艺配方悉数公开。通过演示、实践、点评总结等独门快速教学法,让学员脱颖而出。学员王松通过此法快速成才,在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装饰蛋糕技术比赛金奖,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近年,干文华依旧站在讲台上,奋战在教学一线。她上课,和别人不同,教广式月饼,糖浆自己熬;教南瓜面包,将南瓜买来自己蒸熟做馅料;教巧克力配件制作,模具自己做,图纸自己画……学校的老师都说:“干老师上课是最省钱的,什么都不用买,动动手,全部自己做好了。”
是护航者
2016年,受上海市人社局委托,干文华组建了第44 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烘焙项目上海队,并出任教练组组长。为了抢时间、抓进度,整整42 天,她吃睡都在培训中心,连母亲生病都未能陪伴左右。
功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她带出的5位上海选手不仅都入选国家队,其中的刘福焕更是摘得“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铜牌。这是当年我国在该项目中取得最好的国际名次,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看到身披五星红旗的刘福焕,一路陪着的干文华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从此以后,干文华在培养行业西点烘焙人才的同时,开始致力于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种子选手的培养和选手的集训。
2018年春节前夕,因1个月后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和烘焙项目上海选拔赛,在培训中心里,19位“97后”年轻人放弃周末休息,在干文华为主的专家教练团队的指导下进行为期3个月的高强度集训。
为了这群“97后”,干文华既要制定比赛计划,又要进行烘焙模拟考试的安排、技术文件的学习、研究、编写等,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临战模拟时甚至要超过晚上12点。
为了助力中国西点烘焙走向世界舞台,世界面包大使团中国区主席曹继桐将国际西点烘焙比赛引入国内,干文华和史见孟一起负责查阅历年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和烘焙项目的技术文件并修编技术文件,在教学第一线担任技术指导。在出任《西式面点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副主编时,她将毕生所学以及前辈经验都揉在了十几万字的内容中,可谓用心良苦。
作为行业里的“大姐”,干文华无论教学还是评审,依旧不忘初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烘焙热情与专业知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如今,作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干文华更加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中国西点烘焙慢慢提高到国际水准,体现中国西点烘焙师的工匠精神,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西点烘焙行业,大家一起在这个行业走得远一点,待得久一点,共同把这个行业做好。”干文华说。
他们在追光,他们与光同航
愿更多的追梦人,并肩同行
奋斗如你
奔赴使命如你
(上海市技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