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新业态”,黄浦公共就业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11-06 09:58
应届高校毕业生沈俊毅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在找到工作之前,他通过黄浦区“新经济、新业态”零工就业云平台,获得了在老字号企业星光摄影器材城打零工的机会,当天完成任务,当天结算薪酬,沈俊毅不禁为零工就业云平台点赞:“动动手指就能查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还可以线上投递简历、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方便、可靠!”
谈起打零工的感受,沈俊毅认为既满足了对工作上自由的向往,也让他在找到心仪的全职工作之前,把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实现磨炼和收入的双重收获。实践证明,零工就业云平台能有效促进供需对接,不仅旺季时能够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还能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
说到灵活就业,恐怕许多人还是一头雾水。灵活就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就业形式?什么工作可以称为灵活就业?为了解答这样的疑问,从7月起,黄浦人社在微信公众号“黄浦就业”推出了《灵活就业政策服务红宝书》,进一步为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从业人员和有零工就业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和政策保障,目前已累计发布灵活就业红宝书专辑政策服务推文13期。
与传统就业形态相比,新型灵活就业由现代信息网络和通信技术所驱动,雇佣关系相对灵活,工作自主权较高,进入门槛较低。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算法的迅速发展,以及新一代求职者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新型灵活就业。根据这一特点,今年6月,黄浦区人社局在建立新业态新职业岗位信息发布机制,挖掘数字经济、电商微商、兼职、共享、远程等新业态岗位的基础上,和人力资源机构携手打造全市首个“新经济、新业态”零工就业云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平台自6月12日正式发布以来,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已经释放出全职、见习实习、兼职岗位超过1.2万个,浏览量1281万,线上咨询104万人次,受到了企业和求职者的广泛关注,也为像沈俊毅一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选择。
新职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赛道”,正释放出海量就业机遇,为大学生就业带来全新的选择机会。“评‘新’而论,新职业讲堂”系列视频拍摄项目也是黄浦区人社局推动新业态群体就业服务的创新举措,针对《职业分类大典》中新兴职业岗位,邀请12位新职业讲师通过“云讲堂”形式,从介绍岗位、发展方向与空间、所需具备的技能三方位解读,帮助重点群体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地了解新职业的从业要求及特点,开辟全新就业赛道。目前,已成功发布心理咨询师、无人机驾驶员、酒体设计师、电竞OB、家庭教育指导员、互联网招聘师、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企业合规师、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民宿管家共计12支视频。
“评‘新’而论,新职业讲堂”系列视频的负责人张宁芳表示,视频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准确地呈现新职业和新业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为了确保视频的质量,项目组不仅邀请了众多行业的新职业从业者和职业指导师参与拍摄,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工作,以保证视频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目前全部的视频拍摄已经完成,反响非常不错。很多观众表示,这些视频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新职业和新业态,还能够激发他们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同时,视频也能够成为企业招揽人才的渠道之一,通过展示各种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企业中来。
黄浦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黄浦区将线上线下齐发力,加快“10分钟就业服务圈”灵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线上完善零工就业云平台的公共就业服务,设置新职业及灵活就业专栏专区,深度开发青年灵活就业岗位,为大龄和困难人员开发适用岗位信息;线下持续推进社区、园区、楼宇“家门口服务”零工驿站的建设,设立灵活就业服务专区,开通咨询专线,开辟服务通道,为灵活人员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灵活用工登记等全链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继续扩大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渠道的同时,黄浦区还将加强社保、劳动维权、职业培训等内容,为灵活就业群体解决好公共服务的“最后一步”“最后一米”。(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