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推进分级就业服务新模式,激活失业青年就业内生力
发布时间:2024-02-05 16:58
2021年,嘉定区启动长期失业青年分级就业服务项目,长期失业青年(以下简称“长失青年”)是指35岁以下、连续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群。这些青年大多因就业能力欠缺、职业认知偏差、职业倦怠、社交恐惧以及原生家庭问题而导致长期失业。“长失青年”分级就业服务项目旨在通过分级就业指导和帮扶帮助这些青年最终实现就业。该项目由上海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承接,先后在新成路街道及嘉定镇街道试点实施。截至2023年12月,累计上门走访及电话访谈127人次,完成个案服务72人次,通过就业见习提升就业能力19人,实现就业8人,其中5人参加社会工作者见习后成功入职社工行业。
拓宽宣传渠道,精准提供就业帮扶
一是多渠道广泛宣传。借助专项招聘会、社区、校园活动等线下平台开展“长失青年”分级就业服务项目宣传;运用线上招聘、直播带岗、机构公众号等途径开展线上宣传,让更多“长失青年”了解政策,走出家门,接受帮扶。二是多维度深入剖析。在街镇掌握的信息基础上,重点关注35岁以下、连续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失业青年。项目组上门走访的同时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帮扶基础,并围绕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维度评估服务对象,细致分析服务需求,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打造优质队伍,注重专业技能提升
持续关注提升和发挥就业援助员队伍综合能力,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举办主题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年内共计开展4次就业援助员业务培训,运用“绘画疗愈法”帮助了解服务对象真实想法;开展“我眼中的自己”互动式培训;邀请就业专家共同探讨就业帮扶“多点位思考”工作法等,指导就业援助员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与就业困境人员建立关系,提供高质、有效的就业服务。
运用专业工具,开展个案跟进服务
2023年,新纳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全面反映“长失青年”应对环境变化适应度与抗压力,为后续制定服务方案提供依据。发挥项目承接方社工行业从业背景优势,吸纳19名“长失青年”获得社工见习岗位,5人获得行政见习岗位,2人获得财务见习岗位,其中5人最终选择进入社工行业。这5名青年在见习期间,由专业老师“一对一”提供精神关怀、心理陪伴、生活指引和成长指导。经项目组专业评估,5人均掌握了社工基本工作法,并形成自治小组互助进步,更加坚定今后从事社工领域工作的信心。
成立“工作坊”,构建同辈互助模式
“团体工作坊”是运用同伴支持激发“长失青年”内在潜力,提升自我认同与社交能力的一种全新工作方式。通过组织“长失青年”学习《我眼中的我》课程,用“第一视角”重新认识自己;在职业价值观拍卖会上,清晰了解个人职业倾向;在“结对困境儿童,助力帮扶工作”活动中,换位理解开展“长失青年”就业帮扶工作含义。走进上海累善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增强职业认知,确立自我提升目标。
推行“2+1+3”模式,提升核心就业能力
项目以“2+1+3”模式,即:提供一次职业指导和一次政策咨询、提供一次职场心理疏导、提供三次岗位推荐,开展就业服务。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将存在职业认知偏差、求职技能匮乏、职场人际冲突、心理及情绪问题的“长失青年”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名单,召集就业援助员、机构社工以及就业专家多方力量成立“结对小组”,系统开展排摸、评估、指导就业、就业见习、“一对一”帮扶、职业训练、推荐岗位等帮扶活动,配套专业个案、小组和社区融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导服务对象改善认知,全方位提升“长失青年”核心就业能力。在对长期失业青年小盛的帮扶过程中,就业指导专家通过“一对一”面谈,帮助她理清职业困惑、明确目标方向,并为她安排了为期三个月的就业见习,指导她学习办公软件,传授面试技巧,开展职业训练,增强了小盛的就业信心和内在动力,最终成功实现了就业。(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