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校校企合作100%的就业率,他们来到上海崇明!

发布时间:2024-09-12 10:08
  

 

 

 

  

  今年9月,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迎来了东西部协作校校企合作第二届22名新生。其中不少学生中考成绩超过普高线,冲着100%的就业率来到崇明。

  去年,在崇明和临沧两地人社部门的见证下,临沧市教体局、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三方共同签署校校企合作协议。由工技校面向临沧初中学校定点招生,对标振华重工需求,开设订单班,精准配送输入技能人才。2023年试点招生了7人。

  校校企合作虽然是两地人社、教育部门推动东西部协作的有为之举,但最关键的还是企业有需求。以振华为例,机加工目前大约400人,机械调试、维修、钳工、装配工大概600人。随着如机床数控化等技术升级,亟需掌握数控加工、编程理论,同时又具有机械加工实操技能的技术人员,叠加员工退休、离职等自然流失,每年大概有13%的用工缺口。

  按照振华产业工人梯队建设计划及产业技术升级规划,2023年校校企试点开设的是数控专业(插班学习),2024年则为钳工订单班。数控的就业方向为数控机床操作工,钳工的就业方向为机械调试工、机械维修工、钳工或者是装配工。

  那怎么确保“所培即所需”呢?学校、企业、学生需各尽其责、同向发力。

  走进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面超大的文化墙。墙上“德技树人、走向深蓝”八个字简洁精确地概括了他们的“教育跟着产业走”的办学理念。校区选址在长兴海洋装备岛正是为了离企业更近一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近让学校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到企业需求,从而无限拉近“产”与“学”的距离。

  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模式有很多,包括员工委托培训、搭建定制化订单班等,每一次合作的课程都是由企校双方共同制定,而最终决定课程走向的是企业的需求,如基于振华吊装工种的需求增设了起重机械操作课程等。除了企业师傅定期来学校教学,工技校的老师每年暑假也会去企业顶岗学习。事实上,为了培养“名师+名匠”为一体的双面手,工技校非常注重理学一体老师的培养,通过专业课老师、实训老师之间互学增加理论与实操的耦合性,对刚毕业的新进老师更是要求跟班实训+入企锻炼后方能上岗,同时需持有相应技能证书。

  更早学习相关课程,让振华班的学生们有着更为扎实的专业基础。比如第一届数控班的学生,已经开始了机械制造基础、普通车削加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专业课。开设物理等基础性理论课程以及支持学生参与应用型科研,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走得更远,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具有思辨及创新能力。

  相较于大众固有思维认为中职是第二选择,2023届和2024届振华班的孩子们显得更加“人间清醒”。他们坚定选择远赴崇明的原因,是基于他们理性的思考。

  “我哥研究生毕业,现在还是待业在家,我考上普高以后,经过三年即便考上了本科,出来也不一定很顺利找到工作。”

  “我是主动选择来上振华班的,我的分数比普高线高,但是我想学一门手艺,靠手艺吃饭。”

  “我从5岁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实操课程对我而言很简单,进工厂也不会觉得苦。”

  “我未来的选择有很多,工作以后,我想提升学历,还可以去考职业本科。”

  的确,家长所担心的学历短板,振华HR高主任表示,企业已经和相关学校达成了协议,如果有学历提升需要,可以在工作之余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考试合格后即可获证。

  “2.5+0.5(两年半学校学习+半年企业实习)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但是作为学校,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更有主体性的人,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向技能大师们学习交流,就是让他们真正地理解和厘清理想,坚定技能点亮人生的信念。”数控专业部主任张斌动情地说。(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冲着校校企合作100%的就业率,他们来到上海崇明1.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