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创新“产业链治欠”,护航海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10 15:47
崇明区长兴岛是海装产业发展重地,海装产业用工模式多元,除本工、劳务派遣以外,还有大量生产任务以分包形式完成。目前,长兴岛江南造船、沪东中华、中远海运、振华重工四大海装央企共涉及分包单位约320余家,分包单位用工总数约3.87万人,占央企用工总数的70%左右。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四大海装央企,通过政企联动、链主企业加强监管,打造“产业链治欠防欠共同体”,为护航海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更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基石。
一、压实“责任链”,提升治欠防欠合力
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长兴镇政府、海装央企,建立“区、镇、企业”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自在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中的监管责任。政府部门负责面上指导监管和执法检查,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央企负责分包单位监管,梳理优化从工程款到工人工资的支付链条,加强工资支付保障和欠薪预防,维护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和生产形势稳定。同时,政府部门会同央企加强对外包企业宣传教育,压实分包单位依法保障工人工资的主体责任。
二、优化“支付链”,提升工资保障力度
在传统支付链中,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支付账款,下游企业自行支付工人工资。海装产业链分包单位小、散、多,用工总量大、管理不健全,分包单位拿到工程款后挪作他用情形时有发生,传统支付链对分包单位工人工资没有保障,欠薪风险隐患突出。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导海装央企,借鉴工程建设领域工资保障机制,重构资金支付链,分包单位建立工资专用账户,工程款按月足额支付工人工资后再结算剩余部分,有效防止挪用情形,强化了分包单位工人工资保障。
三、构建“监管链”,提升分类监管实效
分包单位管理良莠不齐,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导央企建立分包单位“白名单”,对运营情况长期良好的,适度放宽工资账户监管,允许提取工程款后自行发放工资,并在分包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对出现过拖欠工资情形的,加大监管力度,在工程款不足以支付当月工资时,由分包单位补足进入工资专用账户。央企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财务部门协同配合,通过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报酬分配、考勤制度实施等方面对分包单位用工情况进行监测管理,发生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处置。
四、完善“处置链”,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发生欠薪矛盾时,区、镇、央企三级联动,快速反应处置,尽力在厂区内解决,防止矛盾上行。对个体性欠薪矛盾,央企先行协调化解,再由区、镇两级部门介入;对群体性重大欠薪矛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立案查处、协调化解。分包单位确无能力支付工资时,央企先行垫付,再由后续工程款等追偿。2024年,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指导2家央企先行垫付2家分包单位、101名工人工资261万余元,有效化解了风险隐患,维护了央企生产和社会大局稳定。(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