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暑”到“解忧 ” 上海崇明为骑手定制“夏日特供”
发布时间:2025-08-05 16:49
七月的崇明,热浪翻滚中依然可见“蓝骑士”“黄骑士”穿梭不息。在高温预警下,崇明人社聚焦外卖骑手这一新就业群体,走进骑手驿站、站点一线,将“走进奔跑者”工伤保险宣传活动化作双重礼物——拧开瓶盖是瞬间沁透心脾的清凉,翻开手册则是穿透职业生涯的保障。骑手们抹着汗笑道:这是“物理降温+政策暖心”的双重防护。
红色阵地:让驿站港湾“热起来”
7月29日,崇明万达骑手驿站内人头攒动。崇明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万达党支部开展的“夏日送清凉·政策送保障”活动引发热烈反响。这里,精心准备的防暑慰问品传递着城市关怀,定制化的新职伤政策宣传册页承载着法治保障。工作人员化身“政策讲解员”,将复杂的确认流程、待遇申领条件,化作鲜活案例和互动问答,在骑手心间播撒法律的种子。“以前总觉得申请流程像走迷宫,现在看着这些卡通示例,连我们初中文化的都能秒懂。”骑手张师傅特意多要了几份手册准备分发给同行。这座原本提供歇脚充电服务的“红色驿站”,现已迭代为集政策宣贯、党群联动、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当骑手们翻阅着印有漫画图解的政策手册,党建的红色基因正在转化为新业态劳动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保障,彰显着城市治理精度与人文温度的有机统一。
移动课堂:让精准普法“活起来”
7月15日下午,政策课堂在城桥镇人民路党群服务中心如期开讲。权威力量汇聚一堂,来自崇明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业务骨干们,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案例,围绕新职伤政策、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等内容开展专题宣讲。“淳一工作室”的调解专家张淳一通过真实调解案例,让法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富感染力的是“家风里的敬业密码”主题环节——通过长兴镇骑手季梦华“零事故配送”的职业坚守与“雨夜助人”的家风故事,既完成了法律知识传递,又唤起了骑手群体的职业认同。活动最后设置的专家答疑环节,让8名骑手带着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专家的一对一指导。这场移动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感共鸣+个性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真正实现了政策解读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让法治精神在骑手心中生根发芽。
协同护“新”:让权益保障“密起来”
7月16日清晨,印有工伤预防、职业伤害保障、行车安全规范等内容的展板已在城桥饿了么站点整齐摆放。由崇明区人社联合市社保中心崇明分中心、区公安局交管支队组成的服务团打破常规,将政策咨询台直接搬到了骑手晨会现场。各部门精兵强将并肩协作,构筑起一张协同共治的权益保障防护网:社保专家解析新职伤疑虑,仲裁能手指引争议解决,交管民警以“车门杀手”等警示案例,筑牢安全意识防线。面对骑手们抛出的各类实际问题,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而有序,200余册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很快被领取一空。“以前要跑好几个部门才能问清楚的问题,现在上班前就能一站式得到解答,太方便了!”骑手王师傅的感慨引发在场同行的共鸣。这种“送政策到站点、送服务到一线”的服务模式,不仅缩短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让法治服务变得可知可感、实用管用。
从“红色驿站”的政策浸润,到“移动课堂”的深度解惑,再到“站点晨会”的多维守护,崇明区以“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不仅将法律政策的认知度深植骑手心间,更让城市治理的脉脉温情触手可及。当骑手们手握清凉慰问,明晰“伤有所保”的路径,那句“安心送单,无‘伤’前行”便不再只是口号,而是法治阳光普照下的踏实承诺。
未来,崇明人社将继续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核心关切,探索“商圈+站点+社区”的融合宣传路径,推动政策从“广覆盖”迈向“深落实”,让每一位风雨兼程的城市奔跑者,都能在法治的坚实护航下,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地挥洒汗水,收获价值。(崇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