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定,他打造了“智铆先锋”,让传统工艺插上智慧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5-10-30 10:52 
        



在智能制造浪潮席卷的当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正通过多元化帮扶机制,为青年创客搭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桥梁。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联合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嘉定分团,依托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指导站,以“新苗结对培育”为核心,集合嘉定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嘉成经济园资源等多方力量,对学生王凌的“智铆先锋”项目开展全周期帮扶,成功推动传统铆接工艺向智能化升级,成为产教融合、创业帮扶的典型案例。
实验室技术的“现实困境” 帮扶需求初显
王凌与“智铆先锋”项目的缘分,始于对智能制造的少年热忱。十岁时,他在上汽大众智能工厂目睹机器人作业的场景,便埋下了投身该领域的种子。进入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导师关于铆接枪的横向课题,随即聚焦 “传统铆接工艺升级”这一细分方向——传统铆接依赖人工操作,工艺参数不可控、质量一致性差,在产业升级背景下,这一痛点亟待解决。
凭借专业积累,王凌团队成功研发出“智能铆接设备”。硬件上设计伴随式上钉套件,实现上螺母、预紧、拉铆、退铆的无缝衔接;软件上搭建基于PID控制的自适应调节系统,可根据拉力、行程、速度等参数动态优化铆接效果,并配套智能过程监控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识别质量异常。
但技术优势难以掩盖商业短板。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专家刘克敏老师在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实训中心调研时发现,王凌团队虽技术扎实,却对产品定价、用户定位等商业逻辑毫无概念,当被问及“产品计划售价多少”时,王凌涨红了脸无法作答。成本高昂、市场认知空白,让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果陷入“落地无门”的困境,也让刘克敏老师明确了帮扶核心——为技术“嫁接”商业思维,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通道。
“新苗结对”多维度发力 破解项目痛点
嘉定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嘉定分团以“新苗结对培育”机制为核心,通过整合政策、导入资源、联合平台等多方力量,为“智铆先锋”项目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分阶段破解技术转化、商业运营、资源对接等难题。
(一)专家志愿团新苗结对培育,补全商业短板
嘉定分团结合项目特点,为“智铆先锋”项目匹配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专家刘克敏、张勇两位资深专家,开展新苗结对培育。刘克敏老师以“商业逻辑重构”为切入点,开展商业模式优化、用户定位聚焦、政策工具应用等方面进行多轮针对性辅导。
(二)“马兰花计划+校园宣讲”,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为让项目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嘉定分团联合嘉定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展“创业政策进校园”系列活动,将创业支持政策精准送达团队。嘉定区就业促进中心邀请王凌团队参加“马兰花培训”,为团队高效赋能,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业务突破,真正实现 “参训一次,赋能一程”,为团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试金石”,倒逼项目升级
创新创业大赛是检验项目价值、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平台,通过赛前系统化辅导、赛事资源对接、赛后成果转化全程推动“智铆先锋”项目参与各级赛事,以赛促练、以赛提质。在刘克敏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帮助王凌做项目路演材料、参加路演、答辩以及申报专利等等,助力项目不断成熟升级。
(四)高校+街镇+园区协同,完善落地支撑
嘉定分团联动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嘉成经济园等街镇与园区资源,张勇老师为项目提供创业苗圃孵化、园区注册企业,实现“从校园到产业”的全链条支撑。
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工具” 项目全面开花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在多位专家、老师的联合指导下,依托王军及王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团队得以在“传帮带”活动中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通过面对面交流和指导,王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进一步优化了产品性能。针对拉铆质量和拉铆效率的问题,提出了铆接拉力动态调整和自动上螺母的创新方案,并成功研制出了初代样机。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优化了铆接拉力调节算法,并成功开发了铆接过程智能化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分析和存储拉铆过程数据,为项目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经过不断的测试与优化,项目成功通过了10万次拉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铆接不良率仅为万分之一,单次拉铆节拍更是达到了4.5秒,相比市场上同级竞品效率提升了10%。这一显著的成果,不仅验证了项目技术的可行性,更为项目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定分团、高校指导站及多方力量的帮扶下,“智铆先锋”项目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落地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成为王凌团队的创业成果,更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带动学校形成“创业种子遍地生花”的良好氛围。
项目已成功研发智能铆接设备原型机,在多家汽车零部件、家电制造企业试点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获得多项专利申请受理;项目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银奖,上海赛区职教赛道创意组金奖,并入选大赛全国总决赛成果展,成为教育部认可的优秀创新项目;项目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文汇网等媒体报道,王凌作为团队代表接受采访,介绍智能铆接技术的创新点;同时与上海安字实业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推动技术向更多制造业领域延伸。
专家指导的“纽带价值” 点燃创业火种
“智铆先锋”项目的帮扶历程,充分体现了专家指导在青年创业中的“中枢纽带”作用,既是实验室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连接器”,也是政策资源与创业团队的“转换器”,更是校园教育与产业实践的“融合器”。
专家指导的帮扶,不仅让“智铆先锋”从实验室走向产业,更让王凌这样的青年创客坚定了“用科技赋能制造业”的信念。未来,随着“新苗结对培育”机制的持续深化、校地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将有更多的项目从高校走出,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注入青春力量。(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