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育新苗,引擎助远航:宝山创业服务小记

发布时间:2025-11-03 16:30
  

 

 

 

  

  从萌生想法到落地实践,创业者的每一步都需要支持与陪伴——宝山区人社局主动牵起高校的智慧、街镇的温度、园区的空间、银行的资源,将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温暖的合力。当政策的“硬支撑”裹上人文的“软关怀”,每一份创业梦想都能在这片沃土上找到生根发芽的力量。

  培训见习手牵手,破解初创“成长忧”

  “刚注册公司时,看着产品图纸却不知道怎么推向市场。”上海瑞思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瑞这样向老师倾诉创业初期的迷茫。作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大四学生,他带着科创热情成立企业,却被“产品定位”“现金流管理”等现实问题难住。

  那时,宝山区人社局正联合吴淞街道办事处、上海二工大柒立方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筹备首期上海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班。在老师的推荐下,吴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培训课堂上,没有枯燥的理论灌输——吴瑞跟着导师走访园区企业,分组模拟公司运营,还通过沙盘演练学习应对“库存积压”“客户流失”这类突发状况。吴瑞的笔记本越记越厚,曾经模糊的企业运营逻辑,渐渐变得清晰。最让他难忘的是项目路演环节。当他展示智能硬件产品时,导师没有泛泛点评,而是针对性提出“聚焦校园场景、优化用户体验”的建议。“就像有人帮我拨开了迷雾”,吴瑞这样回忆道。

  培训结束后,宝山区人社局没有让服务“断档”,很快为他对接了上海二工大柒立方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的创业见习岗位。2025年7月,吴瑞带着笔记本走进见习单位,带教老师一对一帮他梳理实际运营中的问题,从合同签订到客户沟通,手把手教他实操技巧。目前,吴瑞的创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的公司也慢慢步入正轨。创业者需要的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全链条”的贴心陪伴。

  孵化扶持心连心,照亮创业“前行路”

  复旦大学博士张德保,曾对着自己的技术成果犯愁——他怀揣着光谱仪研发与应用的创业梦,却因为在企业运营、市场对接等实践环节上的不足,卡在了“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宝山区人社局了解到他的困境后,没有简单推荐政策,而是先带着他走访了复旦软件园高境园,帮他摸清园区的资源优势。随后,为他定制了创业见习方案:在园区跟着带教老师学习企业注册流程,参加园区运营例会了解项目商业化路径,去技术交流沙龙认识行业伙伴。

  见习结束后,帮扶没有停下脚步。从帮他对接园区孵化资源,到陪着他选办公场地,再到指导他申报创业补贴,宝山区人社局全程跟进。当得知他符合宝山区创业团队孵化场地费补贴条件时,工作人员主动帮他准备材料,跟进审核进度,最终顺利获得1万元补贴资金。如今,他的谱享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功注册,项目还入围了 “海聚英才” 市级复赛。他说:“是宝山就促的精准帮扶,成为了我创业路上的强心剂。”

  多方联动实打实,打通政策“最终关”

  总有创业者说,初创企业最缺的就是信息差。因此,为了把政策“送上门”,今年8月,宝山区人社局以“源来好创业”为主题,区就促中心联合区人才服务中心、上海银行及南京银行,走进园区开展专场活动。活动前,工作人员先深入调研园区企业实际需求,围绕初创企业普遍关注的政策扶持、人才引进、资金周转等痛点堵点,与宝山人才及合作银行共同制定了专项宣讲方案,把复杂的政策拆成 “明白纸”,把金融产品做成 “需求清单”。

  活动现场没有“照本宣科”:就促工作人员拿着实际案例讲“创业补贴怎么申请”;人才专员一对一解答“落户条件够不够”;银行客户经理对着产品清单,帮企业推荐最合适的贷款产品,并就“贷款额度”、“利率优惠”和“还款方式”等常见问题现场答疑。两场活动共吸引4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政策不仅仅是“文件上的字”,更是能帮到大家的“实在事”。

  据悉,宝山区人社局将继续打磨创业服务链条——多听创业者的需求,多联各方的资源,让更多像吴瑞、张德保这样的创业者,在宝山能安心创业、放心发展。让每一份创业梦想的绽放,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鲜活的力量,同时,也通过每一次温暖的帮扶,让“创业在宝山”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宝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1028沃土育新苗,引擎助远航:宝山创业服务小记1.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